课件编号1645592

2014年高一历史学案:第2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岳麓版必修1)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4055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14年,历史,必修,岳麓,潮流,高一
  • cover
【使用说明】号为c层选做,A、B层必做;★号为B层选做,A层必做。 认真阅读教材,用红笔在课本上圈点信息,在学案上写上答案,完成自主学习。用红笔标注出 疑难和拓展问题。 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各层同学完成各自自主探究部分。 三、学科组长负责检查小组的学案完成情况。 四、学科班长将各组学案提前两节课交到任课老师办公室。 【学习目标】 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课标解读:通过讨论香港、澳门、台湾的相关问题,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 【学法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小字部分的材料和课后知识链接来帮助实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发掘自我,相信自我。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1、雏形: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关于“ ”的设想,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雏形。 2、基本框架: 1981年9月,全国人大 常委会委员长_____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___ _____”,阐明了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的态度及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这就奠定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3、形成: 80年代以后,_____多次发表谈话 ,全面阐述了“_____、_____”的深刻含义 ,完整的“一国两制”构想逐渐形成。 4、宪法保证: 年12月, 全国人大_____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使“一国两制”构想有了宪法保证。 5、成为国策: 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_____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我国的国策。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条件: (1) 。(2) 。 2、香港回归祖国: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了《_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澳门回归祖国:1987年4月,中葡双方签署了《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意义: 。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1、 年,全国人大常 委会发表《 》,宣布了 。同日,停止 ,实现了30年来两岸真正停火。 2、 以来,海峡两岸通邮、通航政策逐渐放宽,台湾民间回内地探亲、观光、投资经商、文化交流等活动不断增加。 3、 年,在 问题上达成共识。 4、2005年,全国人大通过 ,以反对和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5、目前, 已成为两岸和平合作和祖国未来统一的强大动力。 【合作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 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诗歌(一)中“郑氏的英魂”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的含义是什么?用事实说明这一构想是可行的。 (4)材料二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6分) 【课堂检测】 1、“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2、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和平统一祖国的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九条方针 C、“一国两制”的构想 D、政治协商制度 3、“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表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B、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 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宪法保证是 A、1949年的《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82年新宪法 D、1999年宪法修正案 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