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65412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共34张PPT)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七单元 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48037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国际,秩序,中外,纲要,单元
  • cover
(课件网) 第七单元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 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历 史 内容索引 课 时 导 学 知 识 梳 理 重 点 研 习 课 时 导 学 目 标 素 养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运用时空观念,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不同战线的战争态势 3.掌握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4.深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教训 知 识 概 览 知 识 梳 理 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主义 2.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亚洲战争策源地 背景 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日本法西斯分子认为,摆脱危机的出路是 对外扩张  表现 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  九一八事变  ,侵占中国东北 1936年,日本建立 军事法西斯专政 ,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 (2)欧洲战争策源地:1933 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1935 年, 意大利 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 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至此,在亚洲和欧洲形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 (3)慕尼黑阴谋:1938 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 慕尼黑协定 》,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战争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942 年1 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3.战争结束:同盟国家协同作战,在以后近三年半的时间里,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9 月 2 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4.战争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以及难以估量的文明劫难和心灵创伤,但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沉重打击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义力量,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彰显了人类正义。 5.中国为战争的胜利所作的贡献: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中国抗战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三、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1.雅尔塔体系 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相继在开罗、德黑兰、 雅尔塔 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 雅尔塔体系——— 主要 内容 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 美国 单独占领 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承认朝鲜最终独立 审判战犯,肃清 法西斯主义 和军国主义 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 国联 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 成立  联合国   评价 积极: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 世界和平 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 消极:雅尔塔体系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 强权政治  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 2.联合国 成立 1945年10月24日成立的联合国,作为由  主权国家  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 宗旨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  国际合作  ,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原则 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 “ 大国一致———原则 作用 使和平解决争端和 制裁侵略 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秩序的影响(请连线) 重 点 研 习 一 绥靖政策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