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67432

16 《猫》教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60891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案
  • cover
16 猫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3.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2.体会“我”同情弱小、勇于自省的精神,学会关爱动物、尊重生命。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很多名人喜爱猫,钱锺书曾经帮猫打架,为猫写诗;季羡林的猫随他散步,在他的稿纸上撒尿;冰心留下的珍贵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少“爱猫”咪咪的身影……可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养了几只猫后却说“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猫》,去看看为什么他家永不养猫。 二、教学开展 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 ◎字词积累。自由朗读,结合课后的“读读写写”掌握“懒惰”“怂恿”“怅然”“惩戒”等重点字词。 ◎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背景链接 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内容 ◎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一句话概括。 文章讲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表达了“我”的悲痛、愧疚与遗憾之情。 ◎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2):叙述“我”家养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叙述“我”家养第二只猫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叙述“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故事。 ◎文章围绕“养猫”这一中心,写了三个故事,简要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结:文章围绕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按时间顺序排列,都有相对完整的“得猫”“养猫”“失猫”过程,但每个故事又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引人入胜。 ◎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勾画出写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等的词句,直接摘录或者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来历 从隔壁要来的 从舅舅家要来的 ⑥_____ 外形 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③_____ 毛色花白,不好看 性情 ①_____ 更有趣,更活泼 ⑦_____ 在家中的地位 ②_____ 很受家人的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 称呼 小侣 ④_____ 可厌的猫 结局 病死 ⑤_____ 死亡 前两只猫是从别人家要来的,外貌可爱,性格活泼,惹人喜爱;第三只猫是流浪猫,不好看,不活泼,不受人喜爱。三只猫特点各异,但都亡失了。 [参考答案]①很活泼 ②很受喜爱 ③浑身黄色 ④亲爱的同伴 ⑤亡失 ⑥张妈拾来的 ⑦不活泼、忧郁、懒惰 3.目标任务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默读课文,勾画出描写猫和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描写猫的句子: ①“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写出了三妹逗猫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表达了对第一只猫的喜爱之情。 ②“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儿也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中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好动、可爱,表达了对第二只猫的喜爱与担忧之情。 ③“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第三只猫的可怜与在家中若有若无的地位,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冷漠与厌恶。 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