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68282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779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
  • cover
科目:语 文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共12页,共四个大题,23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 2.接到试卷后,请检查是否有缺页、缺题或字迹不清等问题。如有,请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考号和科目。 4.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姓 名 准考证号 祝你考试顺利! 绝密★启用前 2023年上学期高二期终考试试卷 语 文 总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画”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 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 (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 材料二: 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