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72335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件(共26张PPT) 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日期:2024-06-0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62006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2-2023,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
  • cover
(课件网)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进程。 2、掌握佛教中国化、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等的史实。 3、概述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提升民族自豪感。、 1、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课前检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3、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4、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1、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课前检测 阶段 时期 表现 起源 远古时期 多元起源 → 多元一体 奠基 先秦 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百家争鸣成为后世思想文化的源头。 发展 秦汉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汉武帝时,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两千多年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魏晋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传承与 转折 明中期以后 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明清之际 抨击专制,倡导个性自由,经世致用。 康雍乾时期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钳制了思想,禁锢了文化) 冲击与 复兴 近代 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成为潮流。 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追求科学、民主。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现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前检测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1)政治:中央集权体制,国家统一,科举制度发展完善 (2)经济: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为文化的生生不息奠定物质基础 (3)思想文化:统一的文化政策、儒家思想主导地位的确立 (4)教育:书院等古代教育机构的贡献保持了文化传承的连续性 (5)民族关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6)对外关系:兼收并蓄的对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内涵 (7)杰出人物:先进人士对中华文化的改造与弘扬 (8)地理:相对封闭和较广阔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文明独立连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课前检测 3、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伦理观:重视以人为本,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2)自然观: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3)家国观: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4)价值观:崇德尚贤,天下为公 (5)人生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处世观:和而不同 课前检测 4、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5、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1)起源与发展具有本土性 (2)多样性:各民族共同创造,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 (3)包容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 (4)凝聚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 (5)连续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体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2)它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导入:悟空学艺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的进程。 2、掌握佛教中国化、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等的史实。 3、概述中华文化对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影响,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提升民族自豪感。、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预习检测1】:大声阅读书第8-10页第一目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简述佛教本土化的发展历程。 时期 发展概况 两汉之际 魏晋时期 隋唐时期 宋明时期 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渐同儒家、道家文化融合。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道教理论的理学形成,佛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