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74614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9.2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95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版,五四,地理,七年级,下册,高原
  • cover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地图,说出三江源的位置特点;分析三江源的自然特征。 2.说出三江源是哪些大河的发源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涵义。 3.了解三江源面临的生态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的重要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图描绘,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归纳三江源的地形特征;通过视频资料,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 2.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 3.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通过讨论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正确处理人地关系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培养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三江源》片段,营造氛围,引出课题。欣赏介绍三江源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三江源地区的环境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自主学习内容。 【新课学习】 今天我们走进了三江源地区,但是我们要明确“何谓三江源”呢 (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同学们对这个地方了解吗?我们通过一小段视频资料认识一下这个美丽的地方。 (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美丽的画面、配以动人的旋律和解说,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更能表现出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现实世界。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根据视频及课本P91-P93内容,完成下题。 1.纬度位置:位于北纬_____°至北纬_____°; 海陆位置:深居_____,远离_____。 2.范围: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的_____。 3.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的_____,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_____,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_____总水量的25%、_____总水量的49%、_____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_____” (描述三江源地区所在的阶梯,猜测这种特征对河流的影响。形象类比:生活中,水塔是建在高处的储水池,利用落差实现自动供水(展示水塔的简易模型);而三江源地区矗立在高峻的青藏高原上,类似于“水塔”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输水管道”向下游送水。)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及课本内容找出问题答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常见的水塔作为实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水塔”的意义) 二.读图,判断三江源的地形特点是什么? 地形:以 、 为主, 山、 山、 山贯穿全境。海拔高,_____、___ 广布。地势:起伏 。 读图分析,三江源地区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三江源地区以 气候为主,降水量 (设计意图:主要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过渡:三江源地区既然被称为水塔,就要有水源。但刚才的分析显示本地区降水不丰富,为什么却成为大河之源呢?水源从何而来? 结合示意图,描述海拔高→气温低(高寒)→雪山广布→冰库→融化→地势不平→湖泊沼泽较多。明确江河的最初水源是来自雪山和冰川,大气降水是水源的补给。 教师释疑:湖泊和沼泽一方面可以吸纳大气降水,另一方面能够容纳冰雪融水,当水量大的时候吸入河水,水量小的时候放出河水,使河流的水量趋于稳定。因此湖泊、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 承转:我们初步了解了三江源地区的河流和水量的构成,(展示三江源头水系图)那么散乱的源头水系图上,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