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84347

3.5.2乘法分配律(第2课时)(课件)-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共1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44107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3.5.2,下册,13张,人教,数学,四年级
  • cover
(课件网) 乘法分配律 (第2课时) 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a+b)×c=a×c+b×c a×(b+c)=a×b+a×c 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25×(4+80) 26×57+43×26 =125×4+125×80 =500+10000 =10500 =26×(57+43) =26×100 =2600 顺向运用 逆向运用 看算式形式 →找数据特征 →灵活应用 26×117-17×26 26×(117-17) 125×(80-4) 125×80-125×4 下面每组算式的得数是否相等? 相等 相等 乘法的意义 80个125减去4个125 就是(80-4)个125 117个26减去17个26 就是(117-17)个26 1.独立自主探究: (1)算出每组算式中第一个算式的得数。 (2)对比每组算式与自己计算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可以相互质疑、补充、完善发现。 学习任务一 125×(80-4) 125×80-125×4 26×117-17×26 26×(117-17) 125×(80-4) 125×80-125×4  125×(80-4) =125×80-125×4 =10000-500 =9500 26×117-17×26 26×(117-17) 简便 简便  26×117-17×26 =26×(117-17) =26×100 =2600   125×(80-4)=125×80-125×4  26×117-26×17=26×(117-17)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逆向运用 举例验证: 36×(50-5)=36×50-36×5 4524×(350-50)=4524×350-4524×50 …… 发现规律: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逆向运用 字母表示: 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减。   125×(80-4)=125×80-125×4  26×117-26×17=26×(117-17) 总结规律: 乘法对于减法的分配律 学习任务二  21×59+21    121×15-15    35×201    24×98 1.独立自主探究: (1)这些算式中哪些数据比较特别?怎样才能转化为乘法分配律    的标准形式呢? (2)尝试使用简便方法计算各题。 2.小组合作交流: 组内交流各自的发现,可以相互质疑、补充、完善算法表达。  21×59+21 =21×59+21 =21×(59+1) =21×60 =1260  121×15-15 =121×15-15 =15×(121-1) =15×120 =1800 隐藏的 “1” 逆向运用: a×(b+c)=a×b+a×c 逆向运用: a×(b-c)=a×b-a×c ×1 ×1  35×201 =35×(200+1) =35×200+35×1 =7000+35 =7035  24×98 =24×(100-2) =24×100-24×2 =2400-48 =2352 →拆成两个数的和 →拆成两个数的差 拆数 a×(b+c)=a×b+a×c a×(b-c)=a×b-a×c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思维导图或表格的形式梳理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其中常用的计算类型需要列出具体的计算示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