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96251

2023年八年级暑假文言文阅读专练:文言文翻译问题(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1次 大小:648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文言文,2023年,八年级,暑假,阅读,专练
  • cover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问题 (共19题) 一、复合题(共19题)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i 沿溯阻绝。 绝: ii 或王命急宣。 或: iii 不以疾也。 疾: iv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 (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i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ii 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 【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 【甲】【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国,蜀将诸葛亮帅众十余万出斜谷,垒于渭水之南。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诸将欲往渭北以待之,懿曰:“百姓积聚皆在渭南,此必争之地也。”遂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因谓诸将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①,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②,则诸军无事矣。”亮果上五丈原。会有长星③坠亮之垒,懿知其必败。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亮数挑战,懿不出,因遗懿以巾帼妇人之饰,懿终不出。 懿弟孚④书问军事,懿复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与之对垒百余日,会亮病卒,诸将烧营遁走,百姓奔告懿,出兵追之。亮长史杨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以归师不之迫,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节选自《百战奇略·安战》) 【注释】①武功:武功县,地名。②五丈原:地名,南靠秦岭,北临渭水。③长星:文艺界人士,古人认为长星坠地预示重要人物死亡。④孚:司马孚,司马懿的弟弟。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遣大将司马懿拒之 拒:抵御 B.背水为垒 垒:营地 C.好兵而无权 权:权变 D.懿以归师不之迫 迫:急迫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时 魏 王 以 亮 率 军 远 入 利 在 速 战 每 命 懿 持 重 以 俟 其 变 A.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B.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C.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D.时魏王以亮率军/远入利在速战/每命懿持重以俟其变 (3)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懿认为渭南是必争之地,否决了将领们提出的驻守渭北的建议。 B.司马懿认为如果诸葛亮向西登上五丈原,那么魏军就平安无事了。 C.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百余日后兵败病死,蜀军随即烧掉营帐逃走。 D.杨仪在面对魏军的追击时调转旗帜,作出要回头反击司马懿的样子。 (4) 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提卒十万,已坠吾画中,破之必矣。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