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9739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检测: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档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0次 大小:211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中国,单元,成果,理论,思想,重大
  • cover
第十四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2.“自1861—1900年间,申述当前变局之意旨者不下37人。……李鸿章认为西人之东来侵略是三千年来大变局,王韬认为是四千年来大变局……”针对此“变局”,以李鸿章主张(  )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3.某学者说:“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因此维新派在鼓吹变法的时候,就只能从其他阶级中寻找同盟者,或者依靠对象。”这里的“同盟者”是指(  ) A.地主阶级        B.无产阶级 C.劳动群众 D.洋务派 4.《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中写道:“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开放事件,就好比整整106年后,当再度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也在第一时间向美国派出了第一批留学生。”中国向美国派出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维新变法运动期间  C.新文化运动期间 D.中美关系正常化期间 5.“到1895年以后,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有迅速发展。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例如‘国权’、‘国地’、‘国民’等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  ) A.朝贡观念的复兴 B.民族主权意识的增强 C.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6.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7.下列维新言论中,最令清末统治者触目惊心的是(  ) A.“今以不缠足为富国强种根本,所见尤大。” B.“不受八股楷法诗赋所缚者,可以智矣。” C.“以天演为体,而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 D.“夫不兴民权则民智乌可得开哉?” 8.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9.下表为广州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1860—1899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而是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欧美为何可能,而在中国又为什么屡屡失败。先是戊戌,紧接着是辛亥,这种悲剧的一再重演,根本原因究竟在哪里呢?”这主要表明当时“他们”(  ) A.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