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499787

第8讲 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 2023年新七年级暑假语文自学(统编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3292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暑假,统编,自学,语文,年级,新七
    第8讲 课内诗歌—古代诗歌四首 1.背诵默写四首古代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一、课文内容梳理 观沧海 东汉·曹操 原文 翻译 赏析 东临①碣(jié)石②,以观沧海。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炼字:“临”“观”传达出了诗人扬鞭跃马的昂扬气概。“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水何澹(dàn)澹③,山岛竦峙(sǒng zhì)④。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内容理解:实景描写,海水激荡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两者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气势;草木茂盛是静态,波涛汹涌是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炼字:“涌”字既写出了沧海惊心动魄的气势,也写出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⑤灿烂,若出其里。 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炼字:从两个“若”字可知是虚景描写,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是诗人的想象,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以及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表现手法:运用互文的手法,融入作者的想象,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内容理解:这两句是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注释】①临:到达,登上。②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天,曹操东征乌桓时路过这里。③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④竦峙:耸立。耸立的样子⑤星河:银河。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通过洗练的笔法、神 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迈 乐观的进取精神,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唐]李白 原文 翻译 赏析 杨花②落尽子规③啼,闻道龙标④过五溪⑤。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内容理解:借景抒情,写景兼点时令,通过描写“杨花”的飘落和“子规”的啼鸣点明暮春时令,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的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过五溪字看似平淡,其实含有悲痛之意,写出了迁谪的偏远和旅途的艰难。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⑥西。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内容理解:这两句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切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忱的关怀。修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希望明月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抒发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之情) 【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尉。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湖南洪江西。 ②杨花:柳絮。③子规:布谷鸟,又称“杜鹃”。④龙标:文中指代王昌龄。⑤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成。⑥夜郎:在湖南怀化境内。 【主旨】这是一篇以景传情,怀念友人的诗。诗人将月亮人格化,使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人,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次北固山下 ① [唐]王湾 原文 翻译 注释 客路②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内容理解:先写“客 路”后写“行舟”,诗人身在江南却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的情怀流露于字里行间。)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