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0160

人教新课标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含答案)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86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交往,中外,16课,答案,新课标
  • cover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一、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2、目的:为了加强同 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派遣。 3、过程:(1)时间:从 年到 年前后,先后七次下西洋 (2)路线:郑和的舰队从 出发,到过亚非 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 4、意义:加强了我国和 的友好关系,促进了 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2、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3、过程:戚继光组建出一支抗倭队伍,人称“ ”,在浙江 九战九捷。后又赴 ,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 4、意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从 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 年, 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儿歌记忆 我国航海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亚非经济大交流,友好关系长又长。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战斗是名将,英勇善战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浙江。 知识拓展 动脑筋:1.郑和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答: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郑和远航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是郑和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的科学技术条件。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有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也是他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例如,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然而,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俩都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和优质的远航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值得学习? 答:“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练一练:C 活动与探究:2.材料分析与比较:阅读右边材料......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两者航海的背景、目的、采用的手段及结果都不同。郑和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是通过航海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以谋取暴利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上,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因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这就是一个明证,伴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活动而来的,是残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如材料中所说,他们窃居屯门岛,在哪里建筑堡垒,大造火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