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506892

6.2常见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课件)-中职《外科护理》同步教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共29张PPT)

日期:2025-02-21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35次 大小:1167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外科护理,29张,出版社,大学,武汉,教学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常见化脓性感染病人的护理 一、常见化脓性感染 (一)常见浅表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1.疖 疖是指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毛囊和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如头、颈、面部、背、会阴等,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称为疖病,常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病人。 发病初期为一红、肿、热、痛的小硬节,以后渐增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因组织坏死而变软,出现黄白色小脓栓,之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逐渐消退而痊愈。一般无全身症状。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上唇疖、鼻疖)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感染容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进入颅内的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延及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有疼痛和压痛,并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死亡率很高,应引起重视。 治疗上多以局部疗法为主,早期可采用热敷、理疗,亦可涂擦聚维酮碘或外敷鱼石脂软膏等,促进炎症消退;脓肿形成时,应及时切开引流。面部疖和疖病,需配合全身支持治疗和足量抗生素使用。 2.痈 痈是指相邻多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可由单个疖扩展或多个疖融合而成。多见于成年人,常发生在颈部、背部等厚韧皮肤处,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痈俗称“搭背”,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糖尿病患者因白细胞功能不良、活动迟缓,故易患痈。 病初痈呈一片稍隆起的紫红色炎症浸润区,质韧,界线不清,中央部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以后,中央部逐渐坏死、溶解、塌陷,像“火山口”,内含脓液及大量坏死组织。痈易向四周和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可有肿大和疼痛。此外,病人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唇痈全身中毒症状极重,易向颅内扩散,危险性极大。 治疗上应及早选用有效抗生素,适当休息,加强营养,必要时同时治疗糖尿病和支持治疗。局部处理初期与疖相似。如红肿范围大,中央部坏死组织多或全身症状重,应及时做切开引流术,但唇痈不宜采用。一般用“+”字或“++”字形切口,切口的长度要超出炎症范围少许,深达筋膜,尽量剪去所有坏死组织,伤口内用纱布或碘仿纱布填塞止血,以后每日换药。皮肤坏死创面过大者,可作植皮,也可作痈切除。 3.急性蜂窝织炎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也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而发生,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 临床表现常因致病菌种类、病变部位和深浅而不同。浅部感染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界线,中央部位常因缺血而发生坏死;深部感染者,局部表现多不明显,但有表面组织水肿和深部压痛,多伴有寒战、发热、头痛、全身无力等全身症状。口底、颌下和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可发生喉头水肿和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由厌氧菌引起的蜂窝织炎局部可检出捻发音,又称“捻发音性蜂窝织炎”,蜂窝组织和筋膜坏死,脓液恶臭,有中毒症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新生儿皮下坏疽,好发于新生儿容易受压的背部或腰骶部,病变进展较快,皮下广泛坏死液化,常导致皮肤大片坏死,可并发脓毒症,死亡率较高。 治疗上及早联合使用抗生素,加强全身支持治疗,局部治疗同疖、痈。但强调口底、颌下、颈部的急性蜂窝织炎经短期积极抗炎治疗若无效,即使未抽出脓液也应及时切开减张引流。捻发音性蜂窝织炎或新生儿皮下坏疽应早期作广泛的切开引流,切除坏死组织,伤口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和湿敷。 4.丹毒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