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五章 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第二节 手术期护理 第三节 手术后病人的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手术室护士工作程序和手术人员的无菌准备、器械台的管理、手术中的配合等各项操作技能。 2.熟悉手术前、后病人的护理诊断,手术室规章制度、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和常用手术器械。 3.了解手术分类,手术室的布局与设备。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和麻醉都具有创伤性,因此病人会产生心理和生理负担。围手术期护理是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提高手术耐受力,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生理功能,促使病人早日康复。 第一节 手术前病人的护理 手术前期是指病人从确定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到进入手术室的这一段时间。 对病人的术前准备于疾病的轻重缓急、手术范围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根据手术的时限性,手术大致可分为三类:①急症手术: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施行的手术,如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②限期手术: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选择较好的时机施行,但不宜拖延过久的手术,如恶性肿瘤根治术;③择期手术:可在充分准备后进行,施行手术时间的迟早不致影响治疗效果的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 一、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 1.一般情况 了解病人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 2.现病史 评估病人本次疾病的发病原因、入院时间、临床表现和诊断,以及本次疾病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3.既往史 了解病人既往的健康状况,包括曾经患过的疾病和治疗情况,以及有无外伤史、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 (二)身体状况 1.营养状况病人的营养状况与其对手术耐受性直接相关。应对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其可能对手术造成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 2.手术耐受力术前通过评估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状态来了解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对确定手术方案意义重大。手术耐受力可分为耐受力良好和耐受力不良两类。①耐受力良好: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好,无重要脏器功能不良,外科疾病对全身影响较小,手术安全性较大,进行一般的术前准备后可施行任何类型的手术。②耐受力不良:指病人全身情况较差,外科疾病对全身造成的影响明显,或有重要脏器功能不良,需经积极、全面的特殊准备后才可施行手术。 (三)辅助检查 了解血、尿、便三大常规和血生化、凝血功能检查等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了解X线、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了解心功能、肺功能等重要器官或系统的检查结果,以全面了解病情,完善术前准备及改善预后。 (四)心理和社会状况 大多数手术病人,尤其急症手术病人,由于缺乏心理准备、担忧手术效果、惧怕疼痛及担心术后并发症等,常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如焦虑、恐惧、忧郁等。这些心理反应随手术日期的临近而日益加重。故应全面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良的心理反应,保证各项医疗护理措施的顺利实施。 二、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 1.焦虑 与陌生的住院环境、不了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担心预后、担心医疗费用高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3.知识缺乏 缺乏配合术前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 4.睡眠型态紊乱 与环境改变、生活规律被打乱及焦虑或恐惧等心理改变有关。 三、护理目标 1.病人的焦虑减轻或消失。 2.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3.病人能了解疾病、手术的相关知识和主要注意事项。 4.病人的睡眠改善,能得到充分休息。 四、护理措施 (一)心理护理 1.护士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向病人及家属介绍相关的医护人员、医院环境、规章制度等。 2.有针对性地为病人讲解有关的疾病及手术知识。 3.安排麻醉师和手术室护士看望病人,帮助患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