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22609

第9课 对外开放 课件(共21张PPT)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8928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9课,对外开放,课件,21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 经营责任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唯物史观】说出社会生活变化与国家政策变化之间的关联 【时空观念】依据地图指出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地理位置 【史料实证】依据照片、文献、现实生活的变化等讲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前后变化 【历史解释】依据课本所学知识讲述中国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及对外开放对我国发展带来的好处 【家国情怀】对比近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异同,叙述中国发展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增强自豪感与责任感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 2.时间: 1980年 3.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4.政策: 5.成就: 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6.作用: 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特殊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特”在何处? ①临近港澳台,靠近国际市场 ②地处沿海,交通便利 ③是著名的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有利于吸引侨资 ④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可依托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厦门 汕头 珠海 深圳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4.政策: 特殊经济政策:在税收、土地使用、出入境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和灵活措施,如减税,区内收税较区外低许多; 特殊管理体制:有更大的自主权,在投资项目审批、外贸、企业经营等方面都给予优惠待遇;优先享受国外优质资源 改革开放前的珠海 改革开放后的珠海 改革开放前的汕头 改革开放后的汕头 改革开放前的厦门 改革开放后的厦门 海南岛 浦东 长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重庆 满州里 (点———线———面)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第三步 沿海经济开放区 第四步 内地(沿江、沿边、省会) 第一步 经济特区 第二步 沿海开放城市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光有“请进来” 是不够的,还提出了“走出去” 的战略。 请进来: 引进外国资金、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 走出去: 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劳务出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背景: 对外开放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2.时间: 2001年12月 3.过程: 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 “机遇”与“挑战”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 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等 挑战: 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水平相对较弱,资本主义国家提高关税,打贸易战,中国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亚投行 G20峰会 金砖会议 “一带一路” 1、前提不同: 近代开放是在国家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 现代开放则是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前提下的主动开放。 2、目的不同: 近代开放是适应列强对华侵略的需要; 现代开放则是为了发展经济。 3、后果不同: 近代开放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渐加深并日益贫困; 现代开放则使国家逐渐走向富强。 当今我国的对外开放和近代中国的开放一样吗?为什么? 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 经济特区→沿海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001年12月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课堂小结 经济特区的建立 1.这座城市既是现代文明的中心,又是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