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26225

8.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

日期:2024-06-0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5431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整理,复习,2课时,教学设计,人教,一年级
  • cover
人教版小学数学 一年级上册  整理和复习(第2课时) 教科书第101页第2题及相关内容。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整理并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2.使学生养成认真理解题意、仔细分析数量关系的良好习惯。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以及策略、方法。 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避免思维定势。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旧知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上节课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与计算有关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与解决问题有关的内容。请你打开数学书第97,98页,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善思维导图。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 师:还记得解决问题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吗?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步骤:先看看知道了哪些信息;再想怎样解答;最后再进行检查,看解答是否正确。 1.多角度求总数问题 课件出示: 师:这是小川在书桌上找到的数学问题。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 出示【学习任务一】。 学生尝试解决完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并适时进行提问。 预设1:6+6=12(支)。 师:你知道这位同学是从什么角度观察的吗? 预设:从这些笔所在的位置观察的。左边的笔筒中有6支笔,右边的笔筒中也有6支笔。 师:那为什么这样列式呢? 预设:求一共有多少支笔,就是把左边的6支笔和右边的6支笔合起来,所以是6+6=12(支)。 师: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预设2:还可以观察这些笔的种类。钢笔有8支,铅笔有4支。求一共有多少支笔,就是把8支钢笔和4支铅笔合起来,列式计算得8+4=12(支)。 师:再来看这两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 (1)解决问题时,不一定要把题目中的所有信息都用上。要根据不同的观察角度,选择相关的信息解决问题。 (2)同一个加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师:怎样检查我们做得对不对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解决问题时,从一个角度观察列式计算,验证答案时就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列式计算,看看结果是否一样。 2.求原来有多少的问题 课件出示: 师:你能帮小兔子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学习任务二】。 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搜集典型案例。 师:仔细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两只兔子一共吃了6个萝卜,还剩7个萝卜。 预设2:要求的问题是原来有多少个萝卜。 师:你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 教师指名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预设: 用圆代替萝卜。先画6个圆表示吃了的6个萝卜,再画7个圆表示还剩的7个萝卜。把它们合在一起,表示的就是原来有多少个萝卜。 因为原来的萝卜是整体,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吃了的6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7个。求原来有多少个萝卜,就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计算得6+7=13(个)。 教师小结:当总量被分成两部分时,求总量,用加法把这两部分的量加起来再计算。 师:这位同学的解答正确吗?怎样检查呢? 预设:我用画图数一数的方法进行验证。把求出来的13个萝卜当作已知信息,先画出13个圆表示13个萝卜,然后用“\”画去6个,表示吃了的6个萝卜,数一数剩下的圆,剩下了7个,与“还剩7个萝卜”一致,解答正确。 师:回顾解题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理解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以后再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记得先尝试画图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二、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同一个加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列出的算式会不同,但计算结果是相同的。 预设2:当总量被分成两部分时,求总量,用加法把两部分的量加起来再计算。 …… 三、课后任务 把关于这个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