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34891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时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2296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一模)据《国语·鲁语上》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商族本属东夷族的一支,但商族也将他们的来源与黄帝联系起来。这反映出夏、商、周三族( ) A.文化上属于同宗同源 B.民族认同具有一致性 C.出现华夏认同的观念 D.文明上体现多元一体 2.(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近年来,在章丘焦庄、桓台李寨、广饶五村等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墓葬中均有玉石制品出土,常见制品有镞、璇玑、三角形器、环、璧等,大致可分为工具和装饰品两类,且多为贵族穿着和祭祀用器。学者研究认定其制品工序一般为:选材→成坯→琢制成形→局部加工(如穿孔等)。据此推知,该地区当时( ) A.区域联系趋于频繁 B.玉石文化已初步显现 C.阶级对立日益严重 D.手工业农业开始分离 3.(2023年·山东淄博·高三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殷商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宗族不仅是一个血缘群体,而且是一个政治群体、军事群体、阶级群体,但地域辐射有限。到西周时,则严格划分大宗、小宗,并在此基础上于广阔的疆域内推行了分封制。这种变化( ) A.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使部族国家向地域国家转变 C.弱化了宗族血缘的政治功能 D.有利于早期国家疆域的扩展 4.(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夏朝建立了一套贯彻和维护王权的强制性机关,从而成为取代联盟管理机关的专政机构。同时,在地方上分封夏后氏同姓和异姓方国诸侯,使他们与夏建立君臣名分的政治纽带,成为夏后氏家族的统治机器在全国各地的延伸。这说明( ) A.父子相传已成为玉位继承的定制 B.“家天下“的局面已出现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 D.分封制已经比较成熟 5.(2013秋·山东潍坊·高三阶段练习)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6.(2023年·山东东营·高三广饶一中校考期中)三星堆遗址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在考古过程中,发掘出土了若干新器物,如顶尊跪坐铜人像、铜圆口方尊、玉琮、丝织品、金面具和象牙雕刻,兼有古蜀文明、中原文明和国内其他地区文化因素,这进一步印证了( ) A.古蜀文明领先于中原地区 B.内外服体制的优越性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7.(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发布:3号坑、8号坑发现的铜尊、铜叠等是中原殷商文化的典型铜器;3号坑、4号坑发现的玉琮来自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3号坑、7号坑、8号坑发现的有领玉璧、玉璋等在华北、华南地区都有发现。这能够佐证,中华文明具有( ) A.同源性特征 B.多元性特征 C.连续性特征 D.互补性特征 8.(2023·山东泰安·统考一模)下图是距今大约5000年前后,自北向南出现的红山、仰韶、大汶口、屈家岭、良渚等几支重要的中华文明考古学文化分布图。该图展现了( ) A.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 B.华夏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 C.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融合 D.南北文明各自孤立的发展 9.(2023·山东潍坊·统考一模)二里头文化以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直接控制范围在方圆200公里内。如图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具其文化风格的陶酒器(孟、鬻、爵、觚)分布的情况。据此可知在当时( ) A.大一统秩序已建立 B.手工业生产水平较高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