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42500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真题卷)(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5-21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3次 大小:76226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发展,原卷版,真题,测试题,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中地理新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单元测试题(C)(原卷版)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25小题,共50分) 1.(2013·广东·高考真题) 城市首位度是之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咏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于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 2008年 2001年 京津冀城市群 1.62 1.52 长三角城市群 2.35 2.20 珠三角城市群 1.93 1.23 辽中南城市群 1.32 1.21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 (2022·湖北·校联考模拟预测)徐州市地处三省交界地区,其工程机械产业具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产值最高和产业集群规模最大的城市。淮海经济区各城市是相关省份的经济洼地,目前国家已正式规划将徐州市定位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下图为淮海经济区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徐州市发展成为中国的“工程机械之都”的主要条件是( ) ①本地及周边地区矿产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利 ③农业机械化水平高④工业基础雄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国家将徐州市定位为淮海经济区核心城市,其主要原因是徐州市( ) A.居民消费水平高 B.产业结构合理 C.交通地位突出 D.辐射带动能力强 4.关于徐州市为促进经济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淮海经济区中核心城市的作用而采取的各项措施,最为合理的是( ) A.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B.加强区域产业分工,继续提升工程机械产业的影响力 C.大力发展金融、国际贸易等第三产业,促进产业升级 D.搬迁本地的工程机械企业,兴建高新技术产业 (2022·浙江·统考三模)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依托,努力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赢发展。读京津冀三地产业规划定位图,完成下面小题。 5.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 ) A.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B.京津冀交通一体化 C.解决北京的“城市病” D.构建世界级城市群 6.天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定位,主要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区位 B.雄厚的产业基础 C.良好的政策环境 D.突出的开放优势 (2018·江苏苏州·高二校联考学业考试)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下图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右图示意我国制造业优势条件丧失的过程。读左图回答下列各题。 7.城市群内部,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是 A.①⑤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要摆脱“哭泣曲线”的影响,中国相关企业应该 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外资企业 B.降低能耗、工资和土地成本 C.加强设计、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D.依靠政府的资金、技术支持 (2022·辽宁大连·统考二模)乡村六次产业可以表示为:1次产业(农林渔业)X2次产业(加工业等)X3次产业(流通、销售、旅游业等)=6次产业,即以农业生产为出发点,延伸发展第二、三产业,形成产业融合、高效增值的新模式。东北作为“天下粮仓”,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外调量常达全国60%以上。然而东北地区乡村经济较为落后,截至2018年,东三省乡村二、三产业比重之和与第一产业持平,约占49%。为破解这种困境,多地采取“接二连三”的政策,大力发展六次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六次产业的基础是( ) A.销售业 B.加工业 C.旅游业 D.农业 10.东北乡村实现六次产业化的优势包括( ) ①生产资源丰富,农业生产优势明显 ②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业劳动力解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