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548521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教案

日期:2025-10-28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6452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单元,1课时,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 cover
第一单元 网络与信息交流 网络基础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信息技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学习要点之一,是由国家规定、地方和学校组织开发与实施的课程。本校采用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八年级第11册,该教材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情况下,结合了我省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现状。本课是该教材第一单元内容,第一单元内容较抽象,主要学习的是有关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分别是:组建计算机网络、探究因特网、网络信息交流、网络与生活、云计算与物联网、网络安全。若单纯的按照单元设计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不易理解且容易形成肌肉记忆,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合并,对教材进行重新解构,以便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 本次课程面对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初二学生通过上年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PT)有了一定的了解,基本熟悉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但对于网络的定义、分类、功能还比较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当中更应结合实际进行教学,以便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知识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组成及功能;了解简单的组建计算机网络;掌握IP地址的特点;区分IP地址、域名及网址;学会如何测试计算机网络的连通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授法和演示法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相关知识;通过启发法和练习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并能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在人类生活、学习工作中起到重大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启发法、练习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功能;区分IP地址、域名及网址;学会如何测试计算机网络的连通状态 教学难点:如何在讲授枯燥乏味的知识点时,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和保持学生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提问式导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第3页到第17页,然后找到以下问题的答案:(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功能分别是什么?(3)计算机接入因特网的方式有哪些?(4) TCP/IP协议及IP地址。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内容比较枯燥的知识点,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还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这类知识的教学,教师可在教学开始时运用“提问式导入”的方法导入新课,即用简明的问题向学生展示本节内容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教学 第一部分: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师:同学们,提到网络我们会想到些什么? 生:QQ微信语言/视频聊天、网络购物、上计算机课等。 师:同学们非常棒,我们身处于各种各样的网络当中,网络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好,现在我们根据课本上的知识一起总结一下,计算机的定义、分类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师生总结:计算机网络是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功能独立的网络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如网线、交换机、路由器等)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 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教师讲解,并和学生一起举例子区分。 计算机网络按照地域范围来分类,分为: (1)局域网(LAN):覆盖地域范围相对较小,分布在一个房间、一个建筑物或一个企事业单位。例如:一些公司在一幢大楼中组建的网络、学校的校园网。 (2)城域网(MAN):覆盖范围一般为一个城市。例如:文山州砚山县建成连接整个县所有学校教育网。 (3)广域网(WAN):覆盖范围最大,在城市与城市、省与省,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都属于广域网。 注: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广域网。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通信 例如:收发电子邮箱、微信或QQ聊天。 (2)资源共享 如:共享打印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