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49427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教材补充与深化--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89次 大小:338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第四章,纲要,中外,必修,2019
  • cover
第四章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周平王即位以后,在东方诸侯晋国、郑国的支持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关于春秋时期,鲁国史书《春秋经》所记载的春秋年代为:自鲁隐公元年 ( 前 722 年 ) 始,至鲁哀公十六年 ( 前 479 年 ) 止,共计 244 年。《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年代为鲁隐公元年 ( 前 722 年 ) 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 前 468 年 ) 。郭沫若认为春秋时代应自周平王迁雒邑之年 ( 前 770 年 ) 至前 476 年,齐国田氏已实际掌握了齐国的权力为止,共计 294 年历史。 第一节 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 一、春秋初年的政治形势 周平王即位之后,鉴于镐京残破,偏居西部,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前 770 年,在郑武公、秦襄晋文侯等诸侯的护卫之下,迁都洛邑,建立东周王朝。 东迁后的周王室经济收入大大减少,一些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贡纳停止或减少。政治上的失势,经济上的窘迫,一些诸侯国不愿意再听从周天子。当周王室想让西虢 公担任王室卿士时,郑国君质问周平王,平王不敢承认。郑国让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史称“周郑交质”。平王死后,周桓王即位,终把王室政务交给西虢公。郑国派大夫祭足割周王畿温地 的小麦,又取了成周的禾,史称“周郑交恶。” 周王室派军队去讨伐郑国,在繻葛 发生战争,结果王室大败。郑大夫祝聃射中王肩,周桓王负伤而逃,郑国也不再追赶。“周郑交质”、“周郑交恶”、“周郑之战”都表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周天子竟然降低到和一个诸侯国去交换人质,并任人将麦子、谷物抢去,和一个诸侯国发生战争,反映了周王室的衰弱。周天子虽然衰微,但名义上仍是天下的共主。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大大衰微。在这种形势下,春秋时期的社会发生大动荡,周边少数民族乘机入居中原。中原地区的动乱,给边邑地区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当时的楚、齐、晋、秦分别从南、东、西北、西部等发展起来。这四个诸侯国利用地处边陲的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秦霸西戎,齐威东方,晋吞西北,楚强江淮,相继称霸。诸侯各国为了保住自己的优势地位,相继采取措施,寻找策略以巩固自己的权力。但由于某些诸侯国君如齐、晋等,顾此失彼,使君权旁落,被异姓贵族谋篡,并作为惨痛教训在新建诸侯国中引起警惕;而有些诸侯国君如楚、秦等却始终关注自己手中的权力。 二、大国争霸 齐桓公称霸 齐是山东北部的一个诸侯国。西周初年,太公望受封齐国,采取“益贤尚功”的政策,“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春秋时期,齐成为一个诸侯大国。 齐桓公 ( 前 685 年~前 643 年 ) ,以管仲为相,治理齐国,在政治、军队、经济制度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齐国政治出现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管仲改革的内容主要有:“相地而衰征”、“叁其国伍其鄙”和“做内政而寓军令”。 自西周以来,周王室及其所属诸侯国皆有国都、鄙野的区别。在国都居住的人称为“国人”,包括贵族和平民,由统治者的族人组成。所谓“鄙野”,是指广大被西周王朝征服部族的居地。这些征服的部族称为“野人”。野人没有兵役,只有劳役。管仲改革,严格了国都、鄙野的界限。管仲把齐国辖地分成“国”和“野”两部分。即“叁其国伍其鄙。” 所谓“叁其国”,即在“国”中设置二十一个乡,其中工商之乡六个,士乡十五个。十五个士乡被分成三个部分。士乡的编制是:每五家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一乡。这种编制是军政合一的编制。每轨五家,每家出一兵丁,故五人为伍,五十人为一小戎,二百人为一连,十连为乡,每乡有二千兵士为一旅,五乡共有兵丁一万人,为一军,由军帅帅之。齐国共有三军,由君亲自帅领;另二军由国、高二氏帅之。 管仲在“鄙野”中推行“伍其鄙”的制度。管仲把齐国的鄙野分为“五属”。其编制是:每三十家为一邑,每十邑为一卒,十卒为一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