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53154

第28课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课时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30203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8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发展
  • cover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1.(2023·山东济南·统考二模)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以某项专业的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专业户”,城镇地区出现了以个人及家庭为生产经营主体的“个体户”。这一现象的出现( ) A.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顺应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C.缓和了城乡经济发展不均的矛盾 D.说明城乡体制改革同步推进 2.(2023·山东济南·山东省实验中学校考一模)1982年,中央在温州开展了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的运动,即“八大王事件”。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遭到整肃。这反映了( ) A.计划与市场的矛盾使改革难以进行 B.计划经济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中价值取向存在偏差 D.个体私营经济扰乱了市场秩序 3.(2023·山东日照·统考二模)1979年,美国摄影师詹姆斯拍摄的照片《红色中国的第一罐可乐》(如下图)刊登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迅速火遍全球。照片时代意义在于( ) A.传递了中国走上时代变革的信号 B.激发了对庞大消费品市场的关注 C.表达了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期待 D.改变了西方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4.(2023·山东·统考模拟预测)“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在此之前,“乡村振兴”的步伐实际上从未停止。下图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上塘镇的“春到上塘”纪念馆。改革开放后,通过村民的努力,上塘镇成功摆脱了过去穷困的状态。1981年3月4日,《人民日报》公开发表的《春到上塘》,专门赞誉上塘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上塘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是由于( ) A.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 B.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 C.彻底否定了计划经济 D.农村合作社深入开展 5.(2023·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下表为部分年份中国第一、二产业的产出和就业的结构变化。据此可知,中国( ) 年份 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产业就业占国民经济总就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1952年 50.5 20.9 83.5 7.4 1957年 40.3 29.7 81.2 9.0 1978年 28.1 48.2 70.5 17.3 2000年 15.9 50.9 50.0 22.5 2010年 10.2 46.8 36.7 28.7 2019年 7.1 38.6 25.1 27.5 A.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B.产业结构调整走在世界前列 C.积极探索新型现代化道路 D.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 6.(2023·山东潍坊·统考二模)1987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匈牙利领导人时说:“共产主义能够是贫穷的吗?我们在总结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我们国家来讲,首先是要摆脱贫穷。要摆脱贫穷,就要找出一条比较快的发展道路。”据此分析,邓小平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是( ) A.深化体制改革 B.国际形势变化 C.解决民生问题 D.实现共同富裕 7.(2023·山东泰安·统考二模)下表为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情况(单位:%)。出现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项目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农业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种植业结构 粮食作物 80.4 75.8 76.5 经济作物 9.6 15.6 14.4 A.国际市场向中国全面开放 B.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推广 C.农民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 8.(2023·山东滨州·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示占比变化( ) A.有利于民众失业问题的解决B.体现了城市产业结构的日益完善 C.反映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9.(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1978年,安徽夏旱致使入秋后的秋种无法进行。时任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当即拍板“借地度荒”,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