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64709

中国近代史知识梳理 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素材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12次 大小:19369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国,近代史,知识,梳理,2024届,高三
  • cover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 1.双方:中国与英国 2.背景:中英双方实力对比: 中国 英国 政治 保留在封建社会,君主专制日益腐败,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主要生产方式 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 军事 冷兵器(直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近代火器传入中国,才逐渐结束了使用冷兵器的历史)军备废弛 船坚炮利 对外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矛头对准中国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思迅速崛起 实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与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 3.原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获取原材料(根本原因);(做题方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虎门销烟(直接原因、导火索)———展示了中国人禁烟的坚定决心 4.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近代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是片面的。 领事裁判权 指一国具有的通过驻外领事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权力。这是一种治外法权,是帝国主义在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所享有的一种非法特权。 【三元里人民抗英 (1)概况:1841年5月,占据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群众打死数名英军、包围四方炮台。 (2)意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人民自发的大规模抵抗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侮的爱国精神,拉开了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序幕。】 5.影响:①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③思想: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林则徐《四洲志》,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徐继畲《瀛寰志略》(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中国社会性质变革总结】 人类的诞生———春秋战国时期: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鸦片战争:封建制社会 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至今:社会主义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 (1951-1964)(农民阶级) 1.背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鸦片战争以后,鸦片走私、洋货涌入,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战争赔款分摊到参战省份,各级官吏乘机搜刮百姓;连年发生自然灾害。 2.过程:1851 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 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56 年发生天京内讧,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 年曾国藩指挥湘军攻陷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 文件 内容 意义 结果 《天朝田亩制度》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空想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资政新篇》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4.失败原因: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湘军崛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军感到仅靠八旗和绿营已经无力镇压,因此号召地方官僚地主举办团练武装。正在湖南丁忧的曾国藩响应朝廷,招募朴实农民,依靠封建伦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