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79725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二第6章第3节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1142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生物,高中,解析,练习,同步,多样性
  • cover
第三节 物种形成与生物多样性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是常见的物种形成方式 B.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新物种的形成与种群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无关 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2.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种群甲、乙,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分化,过程如图6-3-1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图6-3-1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a过程 B.b过程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等位基因频率 C.①~⑥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品系1和品系2种群的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1和物种2 3.下列与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Dd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DD的基因型频率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 B.一片树林中的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种群进化成的两个物种 C.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可培育出三倍体西瓜,表明这两种西瓜并无生殖隔离 D.害虫因为变异而存在抗药性差异,经农药的选择作用导致抗药性强的基因频率增加 4.图6-3-2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世代选择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  图6-3-2 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 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C.淘汰部分表型,使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频率增大 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 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不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 B.物种之间的不断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6.美国科学家利用野生大豆与易患萎黄病的大豆杂交,培育出一批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产业。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种类多样性 B.遗传多样性 C.生态系统多样性 D.数量多样性 7.图6-3-3是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也是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6-3-3 A.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 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C.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 D.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8.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14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各不相同,栖息场所和食物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不育,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地雀进化而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   ,阻止了种群间的    ,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    ,便形成了不同种的地雀。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在形态、食性等方面有所差异,据研究是因为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    ,它是生物进化的    。 能力提升 1.北美洲某种臭虫以当地无患子科植物的气球状蔓生果为食,臭虫需要用锋利的喙刺穿果实,喙长如图6-3-4所示;1920年,有人从亚洲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到1980年以它为食的臭虫的喙长如图6-3-5所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图6-3-4 图6-3-5 A.平底金苏雨树与臭虫间不断进化 B.平底金苏雨树与当地植物存在竞争关系 C.臭虫体内控制喙长度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早于引进平底金苏雨树 D.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生殖隔离 2.图6-3-6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图6-3-6 A.图中a表示基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