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86713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6.1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8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农业,特征,自然,北方地区,下册,教版
  • cover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北方地区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 一、地理概念(或地理规律)解析: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是初中生一项基本技能。 二、教材分析 在第五章认识中国地理差异和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教材从本章开始,逐章介绍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并在每章的第一节讲述该地理区域的概述。本节内容为北方地区的概述。北方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最先讲述的一个区域,教材比较全面地讲述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学生分析 北方地区虽然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中国地理分区,但学生已经有了世界分区地理的学习经验,为本节课的顺利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既是七年级世界分区地理的一个复习,又为后边继续学习中国分区地理作出示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提供了丰富的地图和资料,并充分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重在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设计理念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引领学生通过活动自主建构地理概念,把握地理规律,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本节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抛锚式教学”。 五、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地图和资料,说出北方地区内部存在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3.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一步树立人因地制宜发展理念。 六、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北方地区自然要素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准备 教师精心设计活动,提供充足的地图和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欣赏诗词《沁园春·雪》,激情导入。同时展示反映北方地区冬季雪景的图片、农业景观图片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对北方地区形成一个总体的、生动的、概要的认识。 【通过诗词朗诵、景观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件中所选景观图片背景是由北方轮廓图的相应位置上逐渐扩展到全屏,以示这些景观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地理现象的空间概念。同时教师结合视频引发思考,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境。】 (二)确定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运用北方地区的地形图说出出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结合地图和资料,说出北方地区内部存在的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差异。 3.理解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解决华北平原春旱问题的措施。 (三)自主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地图(如北方地区的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干湿地区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石家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的景观图片),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完成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学习。 1.位置和范围:北方地区大体位于__ ____、 _____以东、 ___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