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91335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4.愚公移山导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3次 大小:701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八年级
  • cover
24.愚公移山 学习目标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积累词语。 2.反复阅读,通过阅读理解人物形象,培养文言语感。 3.领会故事的寓意,感受寓公精神的现实意义。 预习新知 【积累精彩语句】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 3.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1.作者作品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名寇,又名御寇)著,列子是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组成。而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2.知识链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达到劝诫、教育或讽刺目的。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具有鲜明的哲理性或讽刺性,寓意深刻而含蓄。 【掌握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 万仞(rèn)  出入之迂(yū)   穷匮(kuì) 荷担者(hè) 孀妻(shuāng) 山北之塞(sè)  始龀(chèn)  箕畚(jī)(běn) 2.理解词义。 (1)惩山北之塞(苦于) (2)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3)聚室而谋曰(谋划、商量) (4)毕力平险(尽、全) (5)杂然相许(赞同) (6)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削减) (7)荷担者三夫(肩负、扛) (8)寒暑易节(更替) (9)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0)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3.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家代表人物列御寇(列子)著。 【初步感知文本】 本文是一则寓言(体裁),讲了一个愚公移山故事,赞美了主人公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探究重点难点】 一、文言现象探究 1.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同“慧”,聪明) 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2.一词多义 年且九十(将近) (1)且 且焉置土石(况且) 且焉置土石(哪里) (2)焉 始一反焉(语气词)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结构助词,“的”) 汝之不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指示代词,“这”) 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 跳往助之(代词,他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代词,他) 其妻献疑曰(代词,他的) (4)其 感其诚(代词,他的) 其如土石何(副词,加强反问语气) 面山而居(连词,表修饰) (5)而 笑而止之(连词,表修饰) 聚室而谋(连词,表顺承) 而山不加增(连词,表转折) 达于汉阴(介词,到) (6)于 告之于帝(介词,向) 3.古今异义 河阳之北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达于汉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通豫南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 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担者三夫 古义:扛 今义:莲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北山愚公长息曰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我之死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惧其不已也 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4.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名词用作动词,面朝) 帝感其诚(被……感动,被动用法) 毕力平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用作动词,用箕畚装土石)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愚公)苦于山的北面交通阻塞,出出进进都要绕远路。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