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92442

课外古诗词诵读-1(第1课时)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教学设计+知识导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397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外,龟年,语文,七年级,学年,2023-2024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 ( 教学目标 )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年》,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知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 教学重点 ) 1.展开联想和想象,边朗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 教学难点 ) 1.展开想象,感知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 教学过程 ) 新课导入 一位被誉为“诗仙”,一位被誉为“诗圣”;一个飘逸雄奇,一个沉郁顿挫。李白与杜甫如双子星座一般,闪耀着不灭的光辉,照亮了中国的诗坛。 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品味这两位盛唐诗人的诗作。 新知探究 《峨眉山月歌》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回顾诗人李白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课件中展示详细的内容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写作背景”内容。教师简单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诵读课文 【活动内容】先听《峨眉山月歌》范读音频,注意停顿和节奏。再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尝试读出自己理解的情感。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节奏划分和朗读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内容,避免逐字翻译。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问题,找出诗歌中描写的景物,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从诗歌中抓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和同桌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1.诗歌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有哪些? 2.诗歌中表明地点的词语有哪些? 3.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有何作用? 4.诗中用了哪两个景物表达出了诗人对故乡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重要信息点,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江南逢李龟年》 一、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活动内容】学生回顾诗人杜甫的相关资料,教师出示课件内容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 2.写作背景。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写作背景”。教师简单补充“安史之乱”的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了解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在作品中表达的感情。 二、诵读课文 【活动内容】先听《江南逢李龟年》范读音频,注意停顿和节奏。再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尝试读出自己理解的情感。教师出示课件中的节奏划分和朗读提示。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诗歌鉴赏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用生动的语言讲述诗歌内容,避免逐字翻译。 【活动内容】出示课件中的问题,赏析句子,抓住关键信息,想象诗句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结论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互相补充。 1.赏析诗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2.赏析诗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重要场景,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课堂小结 《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涉及五个地名,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江行图,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出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和感时伤世之情。 ( 教学反思 ) _____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第1课时) 班级_____ 姓名_____ ( 学习目标 )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峨眉山月歌》和《江南逢李龟年》,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 2.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