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596161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609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 cover
六年级上册第27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本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围绕中心展开。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预习,在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基础上,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此外,由于年代的久远,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借助相关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引导学生抓细节描写,初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 教学难点: 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使学生深入地感悟鲁迅先生在生活中的形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查找鲁迅先生相关时代背景资料及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师生谈话导入,明确学习要求 1.导入新课 师: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坛上的一颗巨星悄然陨落,但他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尚品质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是谁? 生:鲁迅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走近鲁迅先生。师板书 生:齐读课题 2.明确目标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在学习之前,一起看看课文的导读提示部分给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任务。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标注学习要求。 生:汇报 3.回顾方法 师:孩子们,用较快的的速度默读课文的方法,你们知道有哪些? 生:汇报 师总结并出示课件: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要素的复习巩固: 【设计意图】以谈话导入,明确本课学习要求,使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思路清晰。回顾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环节二:梳理回忆事件,整体感知文章 1.把握内容 师:这篇回忆录在默读之前,找找你有没有什么发现,能让我们清楚地、有目的地去读每一件回忆中的事。 生:每件事情之间都有空行。 师: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回忆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小事。 请同学们抓住每个故事的关键词句给每件事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生:快速默读并多元表达。 师生交流反馈:追悼鲁迅先生———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2.明确写法 (1)过渡:孩子们,看看大屏,纵观事件,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追悼鲁迅先生 谈《水浒传》 笑谈“碰壁” 燃放花筒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2)点拨:第一个事件写的是鲁迅先生已逝世的场面,而下面这几件事情都是周晔对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回忆,课文先写鲁迅先生逝世,众多人来悼念他,再回忆鲁迅先生生前的事情,说明此文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 生:倒叙 (3)小结:课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使文章更有看点,先果后因,给读者带来无尽的读文兴趣。 【设计意图】以小标题的形式梳理课文内容,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写法,有助于训练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读文兴趣,为下个环节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铺垫。 环节三:研读课文内容,探究感悟品质 1.提出疑问,整体感知人物品质。 师: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