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0380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8次 大小:74409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案,导学,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
  • cover
5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1.能够准确理解诗中的意象组合,准确把握其象征义,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沉而真挚的情感。 2.学习本文反复咏叹的写法,并能运用这一写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 福建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诗作。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新诗奖。 2.探寻背景 这首诗发表于1979年7月,据说成诗却早在1976年4月24日,写于“四五”运动发生后不久。从“十年浩劫”中走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青年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对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与信念。 1.识字注音 (1)重点字 蜗行(wō)   淤滩(yū)   胚芽(pēi) 绯红(fēi)    簇新(cù)   迷惘(wǎnɡ) (2)多音字 2.字形辨认   3.词义辨析 (1)摸索·探索 同:二者都有“寻求”之意,意思甚是相近。 异:“摸索”指在不明方向、缺少经验的情况下 一点一点地寻找,对象多为方向、门径、经验等,有“试探”的意思;“探索”侧重进行深入的探究,试图发现,求得隐藏的事物,对象多为本质、根源、奥秘、规律等。 判断正误:①塑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的“亚太世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之间对这种前无古人的“新型大国关系”的不断摸索和成熟。(√) 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需要正 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文化需求的关系。(√) (2)迷惘·迷茫 同:都有“神情迷离”之意。 异:“迷惘”指由于分辨不清 而困惑,不知怎么办,侧重于“不知该怎么办”;“迷茫”指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也指(神情)迷离而恍惚,侧重于“处在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 判断正误:①阿德尔曼特意让帕特森演练了出任小前锋的打法,帕特森自曝感觉很迷惘。(√) ②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矛盾,以及主人公的迷茫和失望的心理历程。(√) 1.第一节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着怎样的社会内涵? 提示:“老水车”“矿灯”会出现在乡村与厂矿。“破旧”的修饰加重了“老水车”的“不堪”状况,但它“数百年”来没有停止地“疲惫”地工作。由此,中国农业的窘迫艰难显现一斑。“矿灯”是用来照明的,但“熏黑”的它能做什么,可在这里,它仍用来照明,“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几个修饰语的运用,从多个角度表现了“你”的艰难、沉重,这恰是中国工业的写照。“稻穗”“路基”分别强调各自所指,“干瘪”“失修”的修饰则表明了收获的空洞、贫困的程度。“驳船”是一种船的称呼,也不妨理解为斑驳的船。“淤滩”是河滩,“淤”的修饰自然紧紧困住了船,如何挣脱这困境?“———祖国呵!”灾难深重的祖国、贫困的祖国啊!这呼喊是面对祖国长期以来贫穷和落后而发出的痛苦的呼喊。 2.前两节诗都是写祖国的历史,侧重点有何不同? 提示:第一节诗从物质上写出了祖国的贫穷和沧桑,重在写实;第二节诗从精神上写出了人民的祈愿,重在写精神。 3.第三节连用五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何作用? 提示:这几行诗连用五组意象描绘了处于历 史转折时期的祖国百废待兴的面貌,倾吐希望,激情昂扬。五组意象连用,形成博喻、排比,强化了亢奋热烈的情绪,表达了诗人欢欣鼓舞的情怀。 4.祖国的新生振奋人心,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请结合诗文第四节作一具体分析。 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