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06803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34776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挽救,2019,一轮,纲要,历史,中外
  • cover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教案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晚清时期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进行抗争和探索救国之路的时期,逐渐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具体表现: 1.政治上: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被迫融入西方条约体制;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洋务派地方汉族官僚崛起,冲击了清朝中央集权。 2.经济上: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推动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推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拉开了中国近代化序幕,也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3.思想文化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西学东渐风潮兴起,主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但并未付诸实践;洋务派在“中体西用”指导下开展洋务运动。 4.社会生活: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西方生活方式传入并与中国社会生活碰撞交融;传统生活方式和社会礼仪受到冲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单元主要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18讲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事实,理解其性质及意义; 2.认识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救亡图存所做出的努力及阶级局限性。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命题分析: 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和变法运动是命题的重点,其次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影响考察的不多。 备考建议: 1.晚清时期是高考的热门考点,传统高考重视考察面对列强侵略各个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努力; 2.新教材在侧重点有所调整,对列强侵略的基本史实记忆要求增强,在复习过程中,要重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事件的核心史实记忆,同时强化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亡道路史实的分析和评价能力,还要关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传入中国带来的社会生活变迁。 时空定位: 教学内容: 知识点1:戊戌变法运动 知识点2:义和团运动 知识点3:八国联军侵华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教学过程: 知识点1:戊戌维新运动(结合选必1 P23-24) (一)含义: 指从1895年的公车上书到1898年的百日维新。它既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 (二)背景: 材料一 而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在这一特定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维新改良的人们放大了,洋务运动几十年陆续出现的变法议论终于一步一步转化为一场社会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和开明人士在全国共创办学会23个、学堂17所、报馆9家、书局2家,共计51个。到1898年,增加到300多个…… ———马工程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归纳为: (1)政治: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4)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 知识拓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劳动力和市场)。 (2)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2.概况: (1)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其原因: ①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 ②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③外商企业刺激明显,有利于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 (2)民族资本家来源: 官僚、地主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