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08387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共4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818603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高中,三国,49张,文化,隋唐
  • cover
(课件网)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 东汉末兴起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 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 在中国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一”,以儒为主 “三教并行”,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教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有很大发展,禅宗影响最大 佛、道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1.概况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过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在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 《中国人史纲》 (2)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渴求寻求精神安慰; (1)朝代更替频繁,儒家的传统理论受到挑战; 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 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汉唐儒学简单的思想体系,已不能应对人们的各种思考和疑惑,它失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3)儒家学说自身的缺陷,无法对生老病死做出合理解释; (4)佛教和道教符合各阶层现实需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 ———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2.儒学地位受佛、道挑战的原因 佛教认为,人及众生并非仅有一次生死,而是有前世、后世乃至生生世世,绝大多数皆在生死中流转,依众生所具善恶之业的多少,而轮回于六道。 这六道是(1)天道;(2)人道;(3)阿修罗道;(4)畜生道;(5)饿鬼道;(6)地狱道。 此六道中,前三道为善道,后三道为恶道,又称“三恶道”、“三涂”。 六道轮回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 “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编民,相与入道,假慕沙门,实避调役,猥滥之极。” —《魏书·释老志》 (1)广修寺庙,耗费钱财; (2)争夺劳动力,影响小农经济的发展; (3)逃避赋税,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 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道人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贯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 ———《南史·郭祖深传》 3.佛教、道教兴起的影响 “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而不恤亲戚,不怜穷匮。……家家弃其亲爱,人人绝其嗣继。致使兵挫于行间,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指僧侣的游手好闲),货殚于土木(指修建寺院)。 ———范缜《神灭论》 (2)统治者灭佛: (1)民间反佛: (3)影响: 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 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代表人物是范缜,著有《神灭论》 4.反佛思想与灭佛运动 “三武一宗”灭佛 (1)背景: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 (2)内容: (3)影响: 思想上,主张虚无的“道”,宣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