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609801

苏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重点突破练(共打包8份)- (解析版+原卷版)

日期:2025-04-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31057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解析,8份,打包,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练(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一、选择题 1.(2021·重庆选择考适应性测试)课堂上,听到老师点名后学生立刻站起来,完成该动作所需的结构基础和反射类型分别是(  ) A.反射弧;非条件反射  B.反射弧;条件反射 C.脊髓;条件反射 D.大脑;非条件反射 B [学生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后立刻站起来,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2.(2022·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期中)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下图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轴突膜②状态是由Na+内流造成的,且不需要消耗ATP B.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Na+通道大量开放 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在a处不能释放乙酰胆碱 D.若使用该种蝎毒,会使动作电位峰值减小,进而使b上的受体被破坏,在b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 A [神经细胞由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顺浓度梯度内流,方式是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A正确;处于⑤与④之间的轴突膜正在经历复极化过程,K+通道大量开放,导致K+外流,B错误;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受抑制,使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不能被分解,a处释放乙酰胆碱可能减少,但仍能释放,C错误;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打开,但不能使b上的受体被破坏,D错误。] 3.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正常海水与低Na+海水)中受到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在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C [在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兴奋时,Na+向细胞内的扩散量少于正常海水中的,动作电位的峰值变小,故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未受刺激时,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上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在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无论是静息时还是受到刺激后,膜外的Na+浓度均高于膜内,C错误、D正确。] 4.(多选)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需要Ca2+参与,下列有关突触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质膜的结构特点 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 ACD [增大Ca2+的通透性可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作用后即被灭活,不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A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不进入细胞内,C项错误;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增强,D项错误。] 5.有机磷农药有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关闭突触后膜的Na+通道 C.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突触前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C [有机磷农药有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使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