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22540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1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141854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历史,高中,宋夏,16张,社会,经济
  • cover
(课件网) 万千气象 流动肇新 第11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农业革新 稻麦两作制,这是在南宋发展起来的...大体上说,南方以麦稻两作制或稻稻两作制占优势。即是说一年两收。淮水以北的北方诸路,由于气候条件,很难实行两作制,而是两年三作制...偏北的地方则只能一年一作了。 ———漆侠《宋代经济史》 农业有何新发展? 土地利用率提高: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生产效率超过北方。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农业革新 辽夏金元统治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农业显著发展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金、南宋、西夏对峙图(1142年)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农业革新 思考:农业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会产生哪些影响? 农业发展 人口增长 商品粮 经济作物 宋朝 元朝 开始在内地种植 大力推广,南方逐渐普遍 黄道婆 改进棉纺织技术,带动纺织业发展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手工业革新 行业 概况 影响 制瓷业 宋朝:五大名窑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 元:青花瓷、釉里红 矿冶业 煤开采量大 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印刷业 雕版印刷术 活字印刷术 推动文化普及 带动造纸业发展 青花瓷 釉里红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手工业革新 冯天瑜在《科举制度———中国“第五大发明”》中认为,书写、印刷等物质条件大有进步,为普通人读书并参加科考创造了便利条件,为科举考试简便、直观、公开的操作提供可能。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中国社会转型 B.活字印刷术发明推动了科举制形成 C.科举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进步 D.造纸和印刷术发展助力了制度创新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  ) A.中央集权弱化 B.流民问题严重 C.土地兼并缓和 D.自耕小农衰退 D D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商贸革新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项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漆侠《宋代经济史》 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的繁荣 客邸 外卖 修面 茶坊 香料 肉店酒楼 外卖 冷饮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商贸革新 骆驼商人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交通革新 元朝的水陆交通有什么新变化?目的是什么? 改变隋唐大运河迂回曲折的路线,开辟海运 目的:缩短航程,沟通南北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经济重心南移 宋朝时期我国南方与北方,在农业与人口方面,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宋神宗元丰六年在全国4.62亿亩耕地面积中,南方12路中约有耕地3.18亿亩...唐代中后期,北方已由原来占优势而衰退变化为与南方保持基本平衡的状态,至南宋时,南方已经跃升为主导地位,粮食产量显著超过了北方。 自唐中后期以来,南方的耕地面积与人口,已逐渐超过北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的大开发。 ②隋唐五代时期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 ③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阶层流动 考试公平 地区公平 逐路取人,按区域分配名额。 凭才取人,不拘地域额数,实行考试面前人人平等 司马光 欧阳修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阶层流动 唐代的士大夫,唐朝人有“率皆全豪子弟”,“悉用势家亲戚”一类说法,这些固然未免言过其实,但可以知道的是,他们绝大多数出身于官僚家庭...而《宋史》中有传的,1593名士大夫当中,出身于非官僚家庭的有1077名之多。 我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士族阶层的衰落,平民家庭的崛起 微观透视·繁盛图景———阶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