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22829

第11课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习题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9767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短文,二篇,承天寺,夜游,习题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解衣欲睡  ,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考虑,想到 于是,就 到 将要 只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B.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C.盖竹柏影也 D.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解析: A、B、D三项中的加点词都是古今异义词。A.“歇”,古义为“消散”,今义为“歇息”;B.“颓”,古义为“坠落”,今义为“精神不振的样子”;D.“户”,古义为“门”,今义为“窗户”。C项中“影”古今义一致,都有“影子”的意思。 C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B.盖竹柏影也 盖以诱敌 C.相与步于中庭 至于夏水襄陵 D.念无与为乐者 不亦乐乎 解析: A项,和/一起,共同;B项,大概是/大概是;C项,在/与“至”连用,到;D项,取乐/快乐。 B 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庭下如/积水空明 D.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解析: 正确停顿应为“庭下/如积水空明”。 C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B.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叫“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文学史上的“苏门三父子”是指苏洵、苏轼、苏曼殊,三人均属“唐宋八 大家”。 D.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 “梅花”有高洁之意。 解析: “苏曼殊”不对,应是苏辙。 C 6.填空。 (1)本文作者是   (朝代)   ,他字   ,号   。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   ,   。 (3)文中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的语句是:   ?   ?   。(主旨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 苏轼 子瞻 东坡居士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北宋  何处无竹柏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概括为) B.欣然起行(……的样子)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悠闲) D.水中藻、荇交横(相互交错) 8.本文最后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有哪些含义。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竹柏影也(概括为) B.欣然起行(……的样子)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悠闲) D.水中藻、荇交横(相互交错) 解析: 盖,大概是。 A 8.本文最后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说句中“闲”字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个“闲”有哪些含义。 解析: 第一问:“闲”是作者对自己生活和情趣的高度概括,“闲人”是作者给自己打上的标签。作者记叙了自己与友人于月色里闲游的事件,描写了自己在闲游时的所见所感,一个“闲”字贯穿全文,是全文的文眼。作者自称“闲人”,既有自嘲之意,又有自得之情,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第二问:“闲”点明了作者的身份。此时作者被贬黄州,担任团练副使,其实就是一个闲职,公务不多,也没有什么权力。“闲”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作者被贬黄州,却并无过多的伤感情绪,而是与友人于月下闲游,表现了作者心境的乐观与旷达。“闲”表现了作者的自得与慨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美好的月色哪里都有,但世间人忙于俗务无心欣赏,只有自己与友人这等志趣高洁之人才懂得欣赏,并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答案示例: “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