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价、数量、总价 教学目标: 1.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并掌握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2.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进一步认识单价、数量、总价并加以运用。 3.通过学习感悟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增强应用意识,学习自信。 教学重点: 知道“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 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单价和总价是相对的,并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预习任务:阅读课本 p45 关于“单价”的描述,根据你的理解,找一找生活中 的单价图片,拍下来,并上传相应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妈妈们是不是买了很多商品?课前老师也请你阅读课本 45 页有关单价的描述,收集了生活中的单价素材,并请你上传,我们先来看看你 们上传的图片(教师打开本地下载的笔记收银条、可乐、巴黎水) (生表达) 问:(教师打开笔记出示一瓶巴黎水)刚才小朋友上传了巴黎水,可是老师找到 的单价图片是这样的,老师有个疑问,7.8 元是单价,128 元是单价,为什么同 样都是巴黎水,它们的价格会相差那么大呢?同桌两人说一说。(生表达) 生:7.8 元是一瓶巴黎水的价格,128 是一箱的价格。 师:对呀!虽然都是巴黎水,但是 7.8 元是每瓶的价格,而 128 元是每箱的价 格,选择不同的单位作为单价的单位,表示的含义是不同的。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单价”。 师:昨天预习了课本,请你回忆一下,说说看,什么是单价? 师:单价是一件商品的价格。(板贴:一件商品的价格) 师:再回到我们收集的素材,老师也收集了 4 位学生的单价图片,谁来介绍? (请 1-2 位学生表达) 问:我们知道单价是一件商品的价格,你对“一件”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小结:通过对单价进一步观察,单价可以是每个、每盒、每组、每斤的价格, 这些商品的价格都是单价。 探究二:认识“数量、总价”,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1.师:老师双休日的时候去全家超市购物了,这是老师的收银条。(出示收银 条) 问:从收银条中能找到什么关于商品的数学信息吗?打开课前老师共享给你的 收银条图片,仔细观察,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进行交流。 生:可口可乐的单价是 4 元,有 2 瓶,一共 8 元。 生:香芋面包的单价是 6 元,有 3 个,一共 18 元。 师:像这样的 4 元和 6 元,就是可口可乐和香芋面包的单价,2 瓶和 3 个是他 们的数量,8 元和 18 元就是他们的总价。这就是我们研究的单价、数量、总 价。(出示课题) 问: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4×2=8。 师:4 是单价,2 是数量,8 是总价,单价×数量=总价。谁再来说一说。 生:6 是单价,3 是数量,18 是总价,因为单价×数量=总价,所以 6×3=18。 师:我们找到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也知道单价×数量=总价(板书:单价× 数量=总价)。 2.师:小胖也去全家买了一些物品,请看他的收银条,收银条上不小心被一些 污渍挡住了,看不清,你能帮他把这张收银条填写完整吗?可以和同桌继续交 流。 师:请你先说说求的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算式是什么? 生 1:求的是总价,数量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算式是 4×5=20。 生 2:求的是单价,数量关系是总价÷数量=单价,算式是 42÷6=7。 生 3:求的是数量,数量关系是总价÷单价=数量,算式是 30÷10=3。 (竖着板书) 小结: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师 指)。你们都掌握了吗? 师:让我们翻开数字教材,找到这三个关系,自己读一读,并且同桌两个相互 说一说。 探究三:理解单价和总价的相对关系。 过渡:同学们看来已经初步了解了单价、数量和总价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先来试 试看,能不能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请你打开任务 1,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