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28248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日期:2024-06-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517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比较与测量 ·第5课时 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教案 学情分析 在第4课中,学生已经发现当使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大不相同,之间没有比较的意义,而使用同一个物体测量时,测量结果之间有可比性。所以在本课中,将要求学生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作为标准单位来测量,体验统一使用标准物测量带来的方便。 本堂课中使用的标准物是小立方体,其具有每一条边都相等,可重叠组合,可测长度,也便于测量高度等优势,这些优势学生将会在探究环节慢慢体会,这种优势也能在解决测量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得以显现。 教学目标 学习将小立方体组合起来测量长度; 认识到重复测量能够使结果更准确。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使用组合起来的小立方体完成测量。 【教学难点】 学会多次测量,提高数据准确性。 四、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旧知重温 新课启航】 教师动画演示用回形针测量矿泉水瓶和玻璃杯的高度。 师:矿泉水瓶比玻璃杯高出了4个回形针的长度。 师:使用相同的物体测量,得到的结果能够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重温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对用相同的标准物测量不同的物体进行了回忆,教师由此引导学生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第二板块 【学海扬帆 新知初探】 用小立方体来测量 测量对象: 师:根据之前的测量经验,先来预测一下大概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动画演示用小立方体测量: 师:小立方体一个一个地放,费时又容易移动产生误差。 师: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呢?(学生自由回答) 测量方法: ①以10个小立方体为一组,头尾相连排成一排; ②用透明胶把它们紧紧粘贴在一起。 注意:第10个小立方体用不同的颜色,方便我们更快速地计数。 师:只有一张讲台,有什么办法能够让大家不挤在一块儿测量?(学生自由回答) 师:我们可以使用纸带。 教师展示记录表: 师:三次测量的结果要及时、准确地记录,不能抄袭! 注意事项: ①测量前先确定起点和终点; ②测量时小立方体组要首尾相连; ③沿着直线进行测量; ④重复测量三次; ⑤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测量过程; ⑥及时准确记录测量数据。 学生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该板块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动画演示(或实物演示)和教师讲解,帮助学生学习利用小立方体测量的正确方式,为自主测量打下基础。 第三板块 【智慧集结 学海深究】 班级研讨。 师:比较一下三次测量的结果,数据是一样的吗?(学生自由回答) 师:如果不一样,哪一个比较准确?(学生自由回答) 师:从测量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回答) 师:桌面的长度要小于讲台的长度。 师:测量结果可以相互比较吗? 生:可以。 观看视频:用小立方体组来测量。 师(小结):相同的物体可以组合在一起来测量。这样,测量更准确,也能使比较更加公平和方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交流比较测量结果为主。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用小立方体测量得出的数据,从而发现使用小立方体测量的优势。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深化认识。 第四板块 【课堂延伸 开阔视野】 师: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他在统一六国后,还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辙。 观看视频:统一度量衡。 设计意图:该板块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方面的课外知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见识,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第五板块 【习题演练 知识巩固】 我会判。 (1)小立方体可以堆叠起来测高度。 ( ) (2)用相同的回形针测两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可以比较。 ( ) 我会选。 (1)图中小板凳的高度相当于( )小立方体 A.十二个 B.十三个 C.十四个 (2)用小立方体组测量桌子的长度时,下面做法错误的是( )。 A.小立方体组要首尾相连 B.要沿着直线测量 C.测量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