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3434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2次 大小:145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
  • cover
《文成公主进藏》同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沼泽地、技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课前准备     布置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或文成公主进藏图。   A 案   导入课题,交流资料   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   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 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1.汇报朗读。请学生分部分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如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 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   a.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思考:   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b.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   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   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 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学生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练习简要讲述这个故事   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满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请你把故事简单讲给父母听,你想怎么讲?   2.自己练习讲述。   3.指名讲述,进行评价。评价中指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答应求婚———进藏途中———贡献。要重点讲进藏途中发生的几件小事。   拓展读另一传说《文成公主进藏》   藏王松赞干布派了一位叫 禄东赞的使者前去长安求婚。当时前往长安求婚的使者共有7人。起初,唐朝皇帝认为西藏太远,不愿将公主远嫁。于是同大臣们商量,出了几个难题来考这7位使者,企图将藏王的使者难住,以便谢绝这门婚事。   第一个难题是将500匹小马放在中间 ,500匹母马拴在四周。让这7位使者分辨出每匹小马的亲生之母。其他6位使者无法辨认,他们把小马牵近母马,不是踢就是跑,小马怎么也不敢近母马的身。藏王使者懂得马性,他让人给母马喂上等草料,让它们吃饱。饱食的母马叫将起来,招呼自己的小马去吃奶。于是500匹小马纷纷来到自己的母亲身边,藏王使者毫不费劲地解答了这个难题。   第二个难题是要用一根线穿过一块 中间有弯曲孔道的玉石。那6位使者花了半天的时间,想尽办法都未能穿成。最后轮到藏王的使者,他的办法倒也简单,他捉来一只小蚂蚁,先把细线粘在蚂蚁的脚上,然后在玉石的另一个孔眼处抹一些蜂蜜,蚂蚁闻到蜜香,就赶紧沿着弯曲的孔道往里钻,结果又是藏王使者得胜。   第三个难题是将两头刨得粗细一般 的一根大木头,让7位使者分清哪头是树梢,哪头是树根,同时说出其中的道理。那6位使者看过来,看过去,量了又量,怎么也分不出来。藏王使者叫人把木头放在河里,木头一浮起,前头轻,后头重,轻者为梢,重者为根,一清二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