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 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D. 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 下列有关地球形状和大小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球是一个圆形 B. 地球平均半径4万千米 C. 地球最大周长约6371千米 D.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的形状是正球体 B. 地球的形状是椭球体 C.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D. 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4. 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一个正圆形 ②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 ④地球的表面积约为4亿平方千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下图展示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几个阶段。读图, 完成下列题。 5.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排序由早到晚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③① 6. 经过漫长的探索,人类最终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 A. 椭圆 B. 圆弧 C. 球体 D. 方形 7. 用来描述地球大小的参数有() ①海洋深度 ②地球平均半径 ③地球表面积 ④陆地平均海拔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读地球形状和大小示意图,回答下列题。 8.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A. 6378千米 B. 4万千米 C. 8万千米 D. 6371千米 9. 读图可知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 正球体 B. 不规则球体 C. 地方如棋局 D. 透明的球体 10. “坐地日行八万里”,指的是坐在() A. 北极附近 B. 南极附近 C. 赤道附近 D. 地球表面任意一点 11. 《三国志》中,“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说的是( ) A. 天圆地方说 B. 麦哲伦环球航行 C. 古人夜观月相所感 D. 宇宙视角下的地球 图为手机微信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是我国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全景。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这颗“蓝色弹珠”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地球的() A. 位置 B. 大小 C. 形状 D. 运动 13. 这颗蓝色弹珠的最大周长约为() A. 6371千米 B. 4万千米 C. 5.1亿平方千米 D. 6378千米 14. 下列叙述,不能说明地球大小的是() A. 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B.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C.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D. 地球是不规则的球体 15. 如图所示是地球的内部构造示意图。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地球的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 B. 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C.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核 D. 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16. 将篮球作为地球,将铅笔作为帆船,笔尖朝下(如图所示)。 (1)实验一:铅笔在篮球上移动,可由近到远移动,也可由远到近移动。发现随着铅笔位置由近到远移动, (填“铅笔尾”或“铅笔头”)会慢慢看不见,铅笔的长度会慢慢变短。 实验二:铅笔在纸上移动时,所看到的铅笔长度和铅笔头位置 (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2)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上述实验反映的内容一致 。 (3)通过实验“铅笔在篮球和纸上移动”及现实生活中相似的现象,证明地球的形状是一个 。 17. 读“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的表面积约 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 千米,赤道周长约 万千米。 (2)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 (填字母)。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天圆地方 C.地壳比较活跃 D.地球地形复杂 (3)如图三个对古人的评价,你最为认同的是哪一个,请在后面的方框中画“√”。 (4)比较赤道半径、极半径,你对地球形状有什么新的发现? 。 18. 读图,完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