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47575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631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学期
  • cover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所有作请填涂或书写在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3.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10分 1. 按要求填空。 (1)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_____,是故哂之。”(《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2)使天下之人,_____。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杜牧《_____》) (3)苏洵《六国论》总结六国破灭的教训时指出,“为国者”要避免“为积威之所劫”,当“并力西向”,且须“_____, _____”。 2. 按要求选择。 (1)下列文言文翻译和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胥怨:相怨,指百姓对上位者的怨恨。 B. 度(duó)义而后动:考虑到(事情)适宜就采取行动。义,适宜。 C. 载舟覆舟:语出《荀子》,意思是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皇帝。 D.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杀人如不能杀尽,至少也要用刑罚。 (2)下列对教材相关文言课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以一己之力说服秦国撤军,解决了郑国的困境。 B. 《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都属于史传,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 C. 《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善取譬设喻,因势利导。 D. 《促织》中魂化促织这一带有神秘色彩的情节,属于幻想与现实交融的写法。 二、阅读50分 (一) (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叙事的模式 石昌渝 ①叙事模式是叙事者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类型。叙事者要向读者展开情节,描叙人物,并对小说世界的种种作出情感的、道德的、思想的价值判断,总是要采用某一种叙述的方式。叙事者或者以第三人称,或者以第一人称。他可以是纯客观的叙述,叙事者把自己隐藏起来,不站出来对情节中的人和事发表评论,让自己的倾向透过情节结构和风格技巧表达出来。也可以是主观的叙述,叙事者 。他可以选择全知的视角进行叙述,叙事者不但知道任何人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干什么,而且知道任何人物的内心隐秘;也可以选择限知的视角进行叙述,叙事者只能讲述作品中人物能够被闻见的言语举动。叙事模式按其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三类:[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述]主观叙述,客观叙述;[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 ②第一人称叙事模式指叙事者参与故事情节,甚至是故事的主角,“我”叙述自身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知过程。第一人称由于标榜为“我”的经历,常常获得一种令人信以为真的效果。但是,第一人称只能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而不能对其他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 ③第三人称的叙事者不参与情节,也就是说不在故事中充当任何一种角色,他只是故事的局外人、旁观者,他只是客观地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叙事者可以在叙述中插进自己对人物情节的解释和褒贬,也可以把褒贬隐含在情节结构和各种隐喻象征之中,让读者去做判断。 ④第三人称叙事,叙事者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和无处不在,时空可以自由翱翔,可以描述任何隐秘的角落,然而这种叙事的灵活程度也必须付出代价,倘若不小心翼翼地把握真实性原则,就很容易被指为偏离真实的主观任意编造。小说创造的世界固然是虚构的,是一种幻象,但作为小说就必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是真的,让读者暂时离开现实红尘踏入小说世界。 ⑤在作者、故事和读者的关系中,作者可以不隐蔽自己,在叙述中出头露面进行解释和评论,使读者在接受故事的同时始终感到有一个讲述者的存在。这是主观叙述。另外的一种方式是作者把自己隐蔽起来,将故事按照生活实际发生的样子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接受故事的时候忘记了有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