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665917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67461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五四,地理,七年级,下册,白山黑水
  • cover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教材分析】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这重要的地位。本节系统讲述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每个标题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本节是中国区域地理省级区域的开始,也是代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城市区域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学习后面的内容,并且可以自学其他教材中没有介绍的区域。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的问题抽象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习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 【课程标准】 用事例说明东北三省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东北三省城市分布、工业布局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运用资料,知道为什么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归纳其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2.通过阅读教材材料,知道东北三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了解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总结出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说出东北三省的工业特色,并从资源、交通上说出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东北三省怎样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东北地区由沼泽遍布的北大荒到现在的北大仓都经历了什么?也带来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任务1 运用资料,知道东北三省由北大荒成为北大仓,认识东北商品粮基地,总结出东北平原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 由于东北地区相对开发较晚,人烟稀少,因此沼泽遍布,呈现出天苍苍野茫茫,一片枯草芦苇塘的景象。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现在,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东北三省由之前的北大荒变成了现在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我们知道,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的影响较大,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地区在发展农业方面,都有哪些有利条件?另外,想一想,有不利的条件吗? 有利条件:①地形土壤方面: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规模的机械化耕作②在气候方面,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另外,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具有湿冷的气候特点。 因此,该区热量不足,农作物只能保证一年一熟,另外,经常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这些都是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农业发展为该区成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基础。读下图,说说东北三省的商品粮在我国的地位。 由上图可知,东北三省粮多地少,粮食的本地消耗少,因此,可以为全国提供更多的商品粮。 教师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的东北的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特征,梳理总结东北三省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有哪些? 其他条件: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河流众多,方便灌溉;交通便利、方便外运……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东北三省成了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增肌,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措施以保护东北的生态环境。 任务2 通过阅读教材材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