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6792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卷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8次 大小:6332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文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文综历史三模试卷 一、选择题 1.(2022·哈尔滨三模)三星堆属于古蜀文化遗址,据测定,其年代距今4000年延续至距今3200年。最新的三星堆考古发掘发现,三星堆文化并不孤立。此次发现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能够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材料表明了(  ) A.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B.丝绸之路密切了古蜀国和中原的联系 C.古蜀国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特征 D.古蜀国的青铜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答案】A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铜尊、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能在中原地区出土的一系列器物中找到祖型,这说明四川和中原地区存在交流,表明了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A项正确; 丝绸之路开辟于汉朝,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强调古蜀国的文化和中原的文化存在交流,不是强调古蜀国的文化具有独特性特征,C项错误; 材料没有比较信息古蜀国与世界青铜铸的水平,不能得出古蜀国的青铜铸造处于世界领先水平,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联系中华文化起源的特点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022·哈尔滨三模)三国丧乱之际,人士流移,考详无地。用兵既久,人材自行伍杂进。郎吏蓄于军府,豪右聚于都邑。两汉文治精神所托命的州、郡察举制,一时逆转,而倒退为秦、汉初年之军功得官。要对此种情况加以救挽,于是有魏尚书陈群之“九品官人法”。材料表明了当时(  ) A.汉代察举制的弊端逐渐显现 B.曹魏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员 C.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 D.社会变迁推动选官制度变革 【答案】D 【知识点】九品中正制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知,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使得两汉强调文治精神的察举制遭到破坏,倒退为秦、汉初年的以军功得官。为了挽救这种情况,魏国尚书陈群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即后来的九品中正制。由此可见,材料反映了社会的变迁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即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察举制,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三国的时局对察举制的破坏,并非强调察举制本身存在弊端,A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九品中正制确立的原因,没有涉及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B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三国的时局破坏了察举制,因此推动了九品中正制的产生,这不能说明九品中正制是当时最优选择,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信息,联系九品中正制建立的背景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3.(2022·哈尔滨三模)唐高祖即位伊始,不仅颁布诏令废除苛捐杂税,还设置“常平监官,以均天下之货”。朝廷和地方储粮备荒,以义仓作为专门的救荒储备,并以常平仓丰年籴敛、荒年贱粜作为补充。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是(  ) A.抑制豪强的土地兼并 B.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 C.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D.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 【答案】B 【知识点】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末年,隋炀帝暴政,民不聊生。唐高祖即位伊始,废除苛捐杂税,储粮备荒,调节市场,稳定物价,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百姓的生产和生活,而百姓所交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唐政府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是保障政府的赋税收入 ,B项正确; 材料中的苛捐杂税、储粮备荒等措施与抑制豪强没有必然关系,A项错误; 促进经济发展也是为了保障政府财政收入,C项不是主要目的,错误; 塑造政府的良好形象不是材料中措施的根本目的,D项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