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78069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7课《能量从哪里来》(表格式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1154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科,六年级,科学,上册,7课,能量从哪里来
  • cover
教科版 六年级上册 《能量》单元 7.能量从哪里来 教学设计及反思 单元 《能量》 课题 7.能量从哪里来 课时 1 核心 概念 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 4.1 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 5~6年级 ①知道动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都是能的形式,了解这些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 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 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 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科学观念:通过“食物链”图示讨论活动,知道太阳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通过体验小电动机发电活动,知道电能是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推理的方法,分析太阳能在生物体中的传递过程。通过分析推理的方法,体会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探究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示,能够描述太阳能为我们提供能量的过程。在观察体验小电动机发电时,能基于证据分析得出小电动机可以发电的结论,体会到小电动机转速越快,发电越多。 态度责任:在分析能量来源和转换过程时,认识到太阳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开发绿色新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 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分析太阳能的传递和电能的转化,建构不同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概念。 教学 难点 学生难以掌握的东西,如:难理解什么?难操作什么? 亲历小电动机能发电的实践,分析其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 准备 教师:1.课件优化 2.手摇发电机、玩具小电动机 学生:手摇发电机、玩具小电动机(带齿轮)、尼龙线、发光二极管、导线、学习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教学备注 上课仪式 同学们好!我们将要继续探索能量。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聚焦 1.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能量形式?能列举一些能量转换的例子吗? 2.谈话:能量无处不在,时刻在发生转换。这些能量之间是如何进行转换的呢? 3.板书课题:能量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导入问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勾联已有旧知,直接揭示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之一:能量转化。 二、探索 (一)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1.提问:大家上体育课、去食堂吃饭,身体都需要能量。维持我们各项活动的能量从哪里来? 2.追问:食物中的能量又是来自哪里?结合书本植物的图示。太阳的能量是怎么传递给植物的? 阳光在植物的生长中起到什么作用? (预设:太阳光的能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内,阳光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能量) 3.研讨:太阳的能量是怎样传递到地球上的? (1)根据学习单,逐一填写分析。 (2)汇总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研讨交流,再请小组上台汇报展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预设:太阳能→绿色植物的生物能→鹿的生物能→狮子的生物能; 太阳能→绿色植物的生物能→牛的生物能→人的生物能; 能量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 (3)得出结论:光合作用(板书)。 4.小结:太阳能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板书) (二)电能是从哪里来的 1.提问:我们生活中的电能从哪里来?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2.体验:玩一玩手摇发电机,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出示手摇发电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3.过渡:发光二极管为什么能亮起来?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结构吧!(预设:有导线、发光二极管,为了看得清楚,我们把它放大,它长脚接电源正极,短脚接电源负极,还有小电动机等材料) 4.活动:小电动机点亮发光二极管实验 提问:谁能让小电动机发电? 引导思考: 怎样用小电动机来进行发电? 怎么知道小电动机有没有发电? 学生自己尝试用小电动机发电使发光二极管亮起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