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82779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日期:2024-06-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73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呼兰河传,导读
  • cover
《呼兰河传》导读课详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自然、真挚、朴素的语言中的童真童趣。 2.初步解读《呼》,引领学生初步走近作者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初步领会作者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音乐,营造读书氛围。 一、课文引入,初涉主题 1、还记得课文《祖父的园子》吗?那是一座怎样的园子?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作者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 “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顽皮天性的体现。总而言之,作者在园中的生活是自由自在,快乐逍遥的。) 作家用儿童的视角,为我们描写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世界,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那些诗意的、快乐的文字。(出示PPT1、2) 2、从这些些灵动的文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女孩?(天真活泼、顽皮可爱、喜好模仿)她就是-- 3、老师小结:对了,写下这样热烈抒情、潇洒干净的文字的就是生活在这座小城里的,后来成为了作家的———萧红。(出示PPT3,简介萧红:萧红一生生活动荡,情感也遭受挫折。寂寞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后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岁月,强化了她性格中的敏感和坚韧倔强,同时,女性所独有的纤细、敏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感悟能力,使她成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她是凭个人的天才和感觉在创作”。在萧红生命的最后两年里,她远离故土,寄居香港,在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孤寂的心境中度过。1942年12月20日,萧红在寂寞、怀旧的心情中,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其艺术上的颠峰之作。) 4、 《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她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节课, 我们一起走近萧红的代表作《呼兰河传》。 5、评作品: 那么《呼兰河传》是一部怎样的作品呢?我们先来看一看茅盾大作家的评价: 《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出示PPT4) 是什么样的作品让茅盾这位大师给予如此的评价呢?让我们试着去走近文本品读、感受。 二、 走近文本(人物) 1.过渡: 我们知道,《呼兰河传》主要以萧红自己的童年生活为原型,书中我们遇到了一位天真烂漫,热爱生活的小女孩,你一定可以从她身上勾起对自己童年的回忆。事实上,每个人童年时期都会遇到一个影响很深的人物,你们说说:陪伴她成长的爷爷是怎样的人? 让我们再借助更多的文字去认识这位祖父吧。(出示PPT5) “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祖父是个长得很高的人,身体很健康,手里喜欢拿着个手杖。嘴上则不住地抽着旱烟管,遇到了小孩子,每每喜欢开个玩笑,说:“你看天空飞个家雀。”趁那孩子往天空一看,就伸出手去把那孩子的帽给取下来了,有的时候放在长衫的下边,有的时候放在袖口里头。他说:“家雀叼走了你的帽啦。”孩子们都知道了祖父的这一手了,并不以为奇,就抱住他的大腿,向他要帽子,摸着他的袖管,撕着他的衣襟,一直到找出帽子来为止。” 2. 评祖父。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你喜欢哪些句子?哪些句子吸引你呢你就多读两遍? (2)学生个别读,领悟爷爷的人物形象。 小结:这个片段细节描写非常形象,仿佛在我面前出现一个慈爱而又充满童心的老人他带来欢乐、带来温暖,也让我们时时去对照自己的长辈,平淡却又感人至深。 《呼兰河传》还有很多祖父与“我”的故事。祖父教“我”念诗,给“我”烧小猪、烧鸭子吃。而“我”在祖父的庇护下,无忧无虑,活泼任性。“我”只是玩,“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和祖父开玩笑,“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让萧红获得了心灵的慰藉。所以回忆故乡,回忆美好童年,成了她精神的最后寄托。这个大园子及其里面的一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