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88265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解析)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523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上海市,阅读,文阅读,现代,汇编,部分地区
  • cover
现代文阅读1 上海市静安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 (1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叙事的模式 石昌渝 ①叙事模式是叙事者与故事之间关系的类型。叙事者要向读者展开情节,描叙人物,并对小说世界的种种作出情感的、道德的、思想的价值判断,总是要采用某一种叙述的方式。叙事者或者以第三人称,或者以第一人称。他可以是纯客观的叙述,叙事者把自己隐藏起来,不站出来对情节中的人和事发表评论,让自己的倾向透过情节结构和风格技巧表达出来。也可以是主观的叙述,叙事者 。他可以选择全知的视角进行叙述,叙事者不但知道任何人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干什么,而且知道任何人物的内心隐秘;也可以选择限知的视角进行叙述,叙事者只能讲述作品中人物能够被闻见的言语举动。叙事模式按其不同层面可以分为三类:[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叙述]主观叙述,客观叙述;[视角]全知视角,限知视角。 ②第一人称叙事模式指叙事者参与故事情节,甚至是故事的主角,“我”叙述自身经历的事件和事件进程中自身的认知过程。第一人称由于标榜为“我”的经历,常常获得一种令人信以为真的效果。但是,第一人称只能描述自己的心路历程,而不能对其他人物的内心进行刻画。 ③第三人称的叙事者不参与情节,也就是说不在故事中充当任何一种角色,他只是故事的局外人、旁观者,他只是客观地叙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叙事者可以在叙述中插进自己对人物情节的解释和褒贬,也可以把褒贬隐含在情节结构和各种隐喻象征之中,让读者去做判断。 ④第三人称叙事,叙事者可以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和无处不在,时空可以自由翱翔,可以描述任何隐秘的角落,然而这种叙事的灵活程度也必须付出代价,倘若不小心翼翼地把握真实性原则,就很容易被指为偏离真实的主观任意编造。小说创造的世界固然是虚构的,是一种幻象,但作为小说就必须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觉是真的,让读者暂时离开现实红尘踏入小说世界。 ⑤在作者、故事和读者的关系中,作者可以不隐蔽自己,在叙述中出头露面进行解释和评论,使读者在接受故事的同时始终感到有一个讲述者的存在。这是主观叙述。另外的一种方式是作者把自己隐蔽起来,将故事按照生活实际发生的样子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在接受故事的时候忘记了有一个叙述者的存在。这是客观叙述。 ⑥叙述不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都是作者叙述的方式,并非说客观叙述就意味着作者对他描叙的人物和情节抱着一种超然于是非之外的客观态度。任何一部小说都是有倾向性的,作者对于自己笔下的人物和事件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且在叙述中渗透着自己的美学评价,客观叙述只不过将自己的评价隐藏在情节结构和隐喻象征中,让读者通过情节自己去领悟而已。 ⑦主观叙述是古代白话小说常见的叙事方式,叙事者在讲述前后往往都有开场白和收场语,在主要故事的叙述中常常中断情节插入叙事者的诠释或评论,作者在这个时候直接与读者对话。 ⑧客观叙述的叙事者无论采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事,都决不中断情节站出来说话,故事就像实际生活那样一幕一幕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感觉有一个叙事者横亘在他与故事之间。 ⑨小说叙述故事还有视角的问题。人物内心活动看不到,只能通过人物的表情行动和某个隐喻象征的画面来表现;抽象的东西,如人的品质、思想,某个事物的意义等等,只能通过具象的画面来表现。作品某个人物的性格品德和内心活动,是作品中其他人物不能看到和知晓的,作者却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很随便地就揭示了出来,这就是全知视角。全知视角可以把真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知道的东西讲述出来,作者的确方便和自由,然而却带来是否可信的问题。 ⑩限知视角更接近电影镜头,它的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叙事者放弃全知的权利,只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