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695253

小学美术沪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7 树的联想教案

日期:2025-09-29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525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美术,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
  • cover
树的联想 【学生情况分析】 生活中到处都有树,学生对大树很熟悉,但未必真正仔细观察过树的结构,也未必都能 说出树的特征。同时,想象替换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点难度的,过分体现出形象有时会忽 略掉树本身的造型结构,也有部分学生可能联想出没有关联的两样东西。因此,教学中主要 是引发学生通过类似物体的联想和迁移的思维方法进行的,是发挥学生想象的有效途径。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树的基本结构,学会用其他有关联物体替代树干、树枝和树叶,组合成一 棵奇特的“树”。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交流树的共同特征和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学习想象替换的创意方法。 情感与态度:感受事物间的密切联系,培养联想能力和大胆创意表现的能力。 学习重点:根据树的结构特点选择替代物。 学习难点:所选择的替代物之间要有关联。 解决难点途径:巩固强化的问题,层层递进的学习替换想象。 教学准备: 学具:油画棒、记号笔、彩色纸、学习单等 教具:课件、范画等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能结合生活经验寻找适合的、有关联的替代物品,画出想象的“树”。 拓展层面:能根据树的结构特点,运用有创意的关联物,创作独一无二的“树”。 教学过程: 二分钟预备铃———超强记忆力游戏 问题 1: 在小视频中看到这么多变化的物体,你能找到它们的基本形吗? 【设计思路】: 1、这是一个记忆力游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一是提升了学生的兴趣度,加强注意 力的集中度。 2、在变化的物体中,提炼概括他们共同的基本形,拓展思维,从而明确联想单元的学习 方式就是要打开思维,奇思妙想。 3 一、交流与导入 1、交流回顾树的组成部分。 问题 2:树的组成部分? 【设计思路】:这是一个前一节课就学习过的知识点,由学生回顾说出树的结构,复习旧 知,理清树的结构脉络。 2、交流对树的认识,归纳小结树的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板书) 树干:下粗上细、生长方向是往上长,越往上越细并且多。 树枝的外形:一般呈细长条。 树叶:一片一片。 3、揭示课题:树的联想(板书) 二、观察与发现 1、出示一棵火箭树,寻找关联点。 问题 3:共同点?不同点? 2、归纳共同点和不同点。共同点:火箭树和自然界的树都有树干、树 枝和树叶。不同点:树干、树枝和树叶都联想成了火箭和星星。 3、揭示新知———替代想象(板书) 4、比较相同替代物,不同组合方式产生的效果,归纳替代物需要拥有树 的结构特点。 问题 4:想想要替代树干、树叶,形状有要求吗?(要和树干树叶的 形状相似。) 5、讨论交流。 4 6、比较分析,寻找替代物之间的关联。 问题 5: 这样的搭配合理吗?替代物有没有关联? 【设计思路】: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比较、分析,去理解如何根据树的结 构特点选择替代物,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强化了新知识的认知与理解。 7、思维碰撞,交流想象。 8、出示各种替代物,启发思维。 三、示范与创作 ( ( )1、师生共同示范。 作画时重点引导学生按树木生长的规律来作画。在作画时要注意的事项: 知道树木生长的过程,并发现树木生长后是下面大而粗,越向上越细。) 2、学生创作 作业内容:用想象替换的方法绘画一棵奇特的大树。 作业要求: ★ 用两个有关联的形象来想象替换一棵树 ★★ 搭配合理地表现一棵树 5 ★★★ 有创意的表现一棵奇特的树 四、展示与评价 1、作品展示 2、交流:哪一棵大树更有独创性,树枝和树叶的替换物品是否有相关的联系。 3、总结: 今天,我们用了生活中两个有关联的物品来替换想象一颗奇妙的树,老师看到了很多同 学们的作品都非常有意思。通过树进行了联想,用美术的方式表现了一颗颗最特别的树。所 以,我们不仅要爱护人类的好伙伴,同时老师也希望也能有双擅于观察的眼睛去发现大自然 的美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