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695662

2.2.3中国的气候(第3课时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精品课件+视频素材+ 教学设计+课后练习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7次 大小:14041186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2.3,天气,课后,教学设计,素材,视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课题 季风气候显著 多特殊天气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的第二章,是在学习了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等方面的基本国情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上学习我国的地形、气候和河湖知识,它既是中国地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中国地理其它章节的重要知识基础。本章教材内容多,难度大,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以后各章节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富有个性,他们的感知能力和思考能力明显提高,比小学时更能自觉而专一地完成学习活动,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第一次学习中国地理对很多知识比较陌生。学生还需逐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去解决身边的地理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展现、创造才华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相结合,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做”,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提高。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 结合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说明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季风气侯对我国降水的影响。(综合思维)2.借助相关资料,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以及季风气候对我国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综合思维)3.结合相关资料,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多发时间、多发地区、危害和预防措施。(人地协调观) 重点 说明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特点,以及季风气侯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难点 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以及季风气候对我国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北纬30°附近都是沙漠,而我国江南地区确是一片水乡,这是为什么? 观看卫星遥感图,回答问题。 具体情境导入,使学生有代入感。 讲授新课 学习活动1:探究我国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气候复杂多样 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   千差万别,根据各地   和   等特征,可以把我国的气候划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五种主要类型。 2.   的气候,为我国农业生产及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合作探究一】我国的气候类型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课件第11-17页,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我国东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2.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以及影响因素。3.写出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和影响因素。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并了解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人文属性。自然环境发生异常变化是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破坏性影响,如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是自然灾害的人文属性。出示案例,引导学生辨析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协助学生巩固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地里的很多西瓜砸烂了。”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冰雹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砸烂西瓜)。“化工厂废水泄漏,水田被污染,有刺鼻的臭味。”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化工厂废水泄漏是人为原因。“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不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游客乱扔烟头导致森林火灾,属于人为原因。“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的大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属于自然灾害,因为大风是自然现象,并造成了损失(刮落广告牌并砸中了汽车)。出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图中的自然灾害属于干旱。长时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形成干旱。干旱会造成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等。出示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