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2894

教科版初中物理八上3.1认识声现象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07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6次 大小:1726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科,初中,物理,认识,现象,习题
  • cover
3.1认识声现象 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还可以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存在并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声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 (填“相同”或“不同”)。一般来讲,v固 v液 v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有关,还与介质的 有关,与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无关。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m/s。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会被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 m。 基础知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下列情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的是 A.在空气中 B.在真空中 C.在水中 D.在石头中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 4.一种声波从空气里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5.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 A.610米 B.2040米 C.1020米 D.900米 6.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重难点突破 一、选择题 1.(2021 广元模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2.(2021 海南)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3.(2021 青岛二模)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4.(2021 南康区模拟)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提高装饰的效果 5.(2021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6.(2020秋 常熟市校级月考)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 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 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 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 二、填空题 (2021 日照一模)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 (2021春 北碚区期末)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