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4435

初中课题: 如梦令(素材)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4次 大小:10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课题,如梦,素材
  • cover
初中课题: 如梦令 教学对象:初二学生 课时:1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浣溪沙》是部编版义教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中的一篇。之前课内选的是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主要目的是通过比较两篇作品了解、掌握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明确意象、意境与情感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1、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 2、掌握名句鉴赏的重要方法。 情感目标: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感受纯真美好的爱情,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无法灵活运用鉴赏方法;虽能体会本文的情感,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我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学生对诗词朗诵重视不够,所以,指导诗词朗诵的方法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余映潮老师在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基础上所提出的。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模块”,即教学的过程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的教学设计思路。此课的指导思想主要就是“板块式”教学法。板块思路为四个步骤:诵读———品情———赏句———背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2、品味鉴赏美段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及虚实结合的写法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在悠扬的古筝声中朗读作品,并想象诗中描绘的场景。 设计说明:此环节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又为本课提供了比较的素材,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激发兴趣,创设情境。 (二) 诵读课文,为鉴赏做准备 教师点拔:这两个朗诵中,第一个人是作为旁观者来读的,所以语调相对平稳,带着欣赏本词的情感特征。第二人则是把自己作为文中的主人公,饱含深情地朗读,抒发了她内心的美好。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可自由诵读、集体朗读,也可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吟诵方式和歌曲方式朗读,教师可作一定的示范。学生读完后,教师可把前面的示范朗读(以抒情主人公方式朗读的)再放一遍,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此类指导知识不必过多分析与讲解,让学生通过比较领会,然后在实践中训练掌握。 再请同学诵读《渔家傲》,从语气语调和语速等方面比较不同之处,同时思考为什么不同。 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小声读的方式。 2、听读、比读:和自己的读法有哪些不同之处?两个人的示范朗读有何不同?为什么? 3、按要求方式诵读: (1)、以古诗吟诵的方式: (2)、以旁观者讲故事的方式: (3)、以抒情主人公的身分: (4)、以歌曲方式: 设计说明:“试读”可让学生明确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使课堂学习更具目标性、针对性。 设计说明:我选用了两种不同风格的示范朗读让学生听读体会,让学生明白,朗读的方式是多样的,方式的选择和朗读情感的表现是根据你不同的朗读需要决定的。听读结束后,让学生展开讨论,结合教师的点拨来完成这一过程。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有人说过:一篇文章不在于怎么上,而在于上什么。在本课教学设计中,我把上什么摆在首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取舍,把重点放在品析情感和欣赏名句上,情美和语美是此文千古流传的重要原因。为让这两个环节顺利完成,我把朗读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也从一个侧面突显朗读的作用。 教学过程留给了课堂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