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6507

七年级语文暑假练习五(统编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257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七年级,语文,暑假,练习,统编,答案
  • cover
七年级语文暑假练习五(统编版)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字词书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鸿rú( ) 陋室铭( ) yū泥( ) 不màn不枝( ) xiè玩( ) 濯清涟( ) 隐yì( ) 鲜有闻( )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他们疲卷已极,已不再抱任何希望,只是靠着迷迷糊糊的直觉支撑着身体,迈着蹒跚的步lǚ。天气变得愈来愈可怕,每到一个贮藏点,迎接他们的是新的绝望,好像故意捉弄他们似的,只留下极少的煤油,即热能。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羸弱( ) 贮藏( ) 步lǚ(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蹒跚”在文中的意思是 。 (4)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 的修辞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说和做》选段,回答问题。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3.文段写了闻一多作为革命家所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对第三段“小声说”“声音越来越大”所表达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始他作为一名进步知识分子,因不满于反动派的统治,只在昆明青年中宣传民主。 B.后来他逐渐成为一名民主战士,在全国范围内宣传动员革命,争取民主反对独裁。 C.面对敌人的卑鄙行径,闻一多越讲气愤,慷慨激昂,声调自然也也越来越高。 D.从小声到大声,实际上是闻一多从学者到战士的转化,反映了他思想的转变过程。 5.“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该句中“终于”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6.“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一句应怎样理解 四、课内阅读 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香远益清 益:更加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庄重 D.陶后鲜有闻 鲜:少 8.下列句子中的“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