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708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49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分糖果,教学设计
  • cover
《分糖果》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62—6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3.经历小组合作的实践活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操作,感受大数目物品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与合理性。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活动,在实践和交流中,培养优化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豆子一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几位小朋友到乐乐家做客,乐乐拿出了一些糖果与大家分享。可是遇到难题了,他们不知怎么分了,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这节课我们和乐乐一起分糖果。(课件出示图片)  师: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 学生观察,获取信息。能够发现“有5个小朋友”和“20块糖果”。  ?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 学生提出问题,可能会提出“如果把20块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也可能是“想一样多,怎么分?”“够分吗?” “能正好分完吗?”等等。 ???? 教师接着学生说:“这正是乐乐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设计思考:创设情境不但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和参与欲望,更是为了让学生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帮助小朋友分糖果为情境,让学生本能产生互动,同时能让每个学生得到参与。]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活动前想一想  ? 师: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 根据学生前两节课的经验,学生会想到用学具代替糖果分一分。  ? 师:我们就用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20块糖果。先想想你准备怎样分?然后,动手分一分。   [设计意图: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之上的,先让学生想一想怎么解决,引发学生思考,使下面的活动为解决问题而进行。同时,用统一的学具代替实物分一分,为脱离一切物质属性,抽象出除法算式打下基础。]  ? 2.活动中分一分。  ?? 预测:由于有前两节课的基础,有的学生是通过几次分步完成的,也会有学生一次分完,。  ? [设计意图:有了前两节课的基础,学生应该都能够独立分一分,所以给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有意参与并指导学生操作,收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汇报处理生成问题的依据。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学生分法会不相同,正好可以从中体会分法的多样性及结果的一致性。]  3.活动后说一说。  (1)示范记录。  ? 师:同学们都很快地利用学具解决了问题,可是老师发现你们的分法并不一样,想知道大家各用了什么方法吗?谁愿意展示一下你分的过程?  ?教师提出,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可以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出示表格)   ? 师:现在通过这个表格,你能了解这名同学分的过程和结果了吗?是不是看上去更方便,更清楚呢?  ? [设计意图:对于记录这样复杂的活动过程,学生是有困难的。所以,先让学生感受到做记录在活动和交流中的优势,然后,教师示范记录过程。再让所有学生试着记录自己的过程,既可以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有序,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运用“枚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也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重要基础。]  ? (2)学生进行记录。  ? 师:那其他同学想不想把自己分的过程记录下来呢?你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分的过程,或者再摆一摆,然后把你自己分的过程记录到书上36页右下的表格中。  ? 学生打开书,边摆边做记录。  ? (3)交流方法,比较、反思。  ? 师:请观察不同分法,哪种方法和你的一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  ? 生介绍分的方法。  ?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把20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有的是……分的,有的是……分的,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