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08300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案设计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8次 大小:207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课,秦统一,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 cover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秦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2.运用历史地图,描述秦灭六国的过程及南征百越、北击匈奴等措施,说明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疆域。 3.运用相关史料,并结合时代特征,论述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 4.多角度探讨秦朝速亡的原因,总结其教训,并从秦末农民起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1.重点:秦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难点: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影响。 教法学法 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PPT课件、学生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虽然殷周时代可能已经有“中国”意识,但只有到秦汉建立统一帝国,先推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后在思想上“独尊儒术”,在制度上“霸王道杂之”,一个在政治上和思想文化上初步统一的“中国”才真正形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讲授新课】 一、秦的统一 1.灭六国、秦统一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秦灭六国形势图》。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教材,说出秦灭六国的过程并分析这一过程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回答。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秦灭六国的特点是远交近攻、从西往东。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秦朝疆域图》。引导学生在地图上圈出秦朝建立后开疆拓土的大致区域,并说出秦朝疆域四至。对比两幅图,引导学生深入认识秦的统一。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整理出秦征服南越和击退北方匈奴的措施,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位置。说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即东到东海,西至陇西,南到南海,北至长城。思考并认识到秦统一是从灭六国到 开疆拓土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是征战的过程,也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秦朝疆域辽阔,奠定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等。 (设计意图:将秦统一这一恢宏的历史过程通过示意图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学生从空间上更直观地把握秦统一的动态过程,对历史有基本的时空把握;圈出开疆拓土区域和疆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概念。) 2.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并分析材料,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个方面总结秦统一全国的原因。 材料一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 ———《荀子强国篇》 材料二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及教材进行总结概括。 可能性: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吏治清明;网罗天下英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富兵强,秦王励精图治;远交近攻的策略等。必要性:分裂阻碍经济文化发展,人民渴望统一等。 (设计意图:将秦统一的原因放在秦统一全国后面分析,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认识秦统一全国的原因,有助于锻炼学生运用史料、驾驭史料,进而全面深入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补充经济联系密切的资料,主要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巩固统一的措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