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1011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认识厘米》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57121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9张,课件,板书,反思,苏教版,小学
  • cover
(课件网) 《认识厘米》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的课文内容。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认识厘米》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课文内容。厘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教材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尤其是教材在引出长度单位时,注重呈现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测量长度的单位,长短不同导致测量同一物体,结果却不相同,初步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较为薄弱,行为习惯有待加强培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本单元的学习意在使学生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操作,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六、说教学过程 板块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 瞧,这三位同学的测量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个小朋友说课桌长大约7拃;第二个小朋友说大约有5个铅笔盒长;第三个小朋友说大约有4本数学书长。生2:他们说的数量不同。 师:为什么同样是一个课桌的长度,测量的结果却不相同呢 生:我觉得数量不同的原因是用来测量的工具不一样。 师:是啊,测量工具不同就是导致测量结果不同的根本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采用相同的工具进行测量———直尺。 板块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1。 师: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直尺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1厘米有多长呢 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用两根手指比画1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对照直尺用两根手指比画1厘米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学生可能会说: 生1: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生2: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大约是1厘米。 生3:订书钉的宽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各有多长呢 请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